再牛逼的梦想也抵不住傻逼似的坚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小鱼资料库 > 模板 > 作文 > 正文

我心中的袁隆平作文【7篇】

来源: 编辑: 时间:2023-07-13

【www.xiaoyuzl.com--作文大全】

作文是经过人们的思想思考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表达主题意义的一种叙事方式。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心中的袁隆平作文的文章7篇 ,欢迎品鉴!

【篇一】我心中的袁隆平作文

  想必袁隆平爷爷大家都不陌生吧,这个解决啦国人吃饭问题的“活菩萨”,改变啦让我们不在为吃饱肚子,摆脱饥饿的人类历史主题,伟大的中华民族,造就了一位不平凡的人物,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可是当我在学校下课的时间里,大家都在讨论说袁隆平爷爷逝世的事情后,我当时很震惊,就仿佛心里有颗巨石砸向我胸口,头脑中都在围绕着这一个话题一直再转,这位让我吃上香喷喷米饭的人,这位解决啦全中国人民饥饿问题的人,这位让我们始终不能忘记他这一辈子用一生只为用心做好一件事情的人,我心中有些许五味杂陈,像一株小草般,瞬间躲在泥土里不敢伸出头来,不敢面对这一个现实,这种不舍、空虚的心情,如潮水般而来,又久久不肯退去。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稻花香依旧,可它们那位“慈祥而无私的老父亲”却到啦另外一个世界去奉献啦,他解决啦所有人的温饱,让吃饱再也不是大家一醒来就担心的问题,再也不是大家的奢望,当他的遗体被推上车时,全中国人民都不约而同的肃穆起来,不想打扰这位伟人的长眠,目送着,他去的远了……

  这几天在学校食堂吃饭,一看到米饭我就想起袁隆平爷爷,我们挽留不了一个人,我们也总不能依赖一个人,我们要活出当下,打开心里的这一层阴霾,唯一能为袁爷爷做到的一件事情就是,珍惜碗中的粮食,不辜负袁爷爷这一生中的辛苦劳作,这一粒粒米粉都是袁爷爷的孩子,我们要好好对待好好珍惜,好好保护。

  时间教会我们铭记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世界上总会有太多的意外发生,能使人痛苦的原因太多太多了,在我们生命中有一条小船需要我们不断向前划到终点的时候,我们也总得失去一些东西,作为前进的代价。就好像那扇通向美好世界的大门会告诉我们,想进入就不能也任何牵挂。

  一颗星星在无忧无虑的世界里,熄灭了自己的灯,还是忘不掉他蹲在稻田边对着稻草一边抚摸稻草的那种笑容,无声或有声的追悼,虽然你停止啦心跳,但你的魂依旧在稻谷中从未走远过,我们会更努力的把这里变得美好,袁爷爷放心,希望在天堂安好。

  时间教会啦我们铭记,“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的梦想现在已实现,我们将永远把您的梦想记在心里,永远的铭记。

  谢谢您!袁爷爷,永别啦!

【篇二】我心中的袁隆平作文

  每次拿到好名次,坐在舒适的屋里就着妈妈奖励的丰盛菜肴,就着喷香的大碗米饭,总会不禁想起——曾经在电视新闻里总播放着:“田地上有一个人,他时而观望、捣衬或拿个本子记录着什么”。烈日下身穿一件宽松粗糙的白衬衣,一副老农民般的灰黄面孔是饱径风霜留下的一条条沟壑。

  小时候的我不情愿地看着这名“普通”的种田“老农”,同样是种田,为什么我爷爷就不能上电视呢?是因为他更帅吗?但也无奈,只能陪爷爷每天准时守着那唯一一台直播电视的《新闻联播》。

  好不容易熬过“老农”在田地里的各种无聊的镜头以及花式夸赞声,之后收看了对爷爷至关重要的天气预报,就到了例行写作业的时间,那时的我虽说成绩不错,但沉不住心学习,像数学题一眼想不出解法的一概跳过。

  遇到困难挑战一律退缩,日程月累,甚至开始动摇自己的目标:我为什么要考以中山大学?为什么还要学习呢?最后也是依着困意和爷爷奶奶的叫唤赶工完毕。

  直到四五年级我从《品德与社会》上看到这么个“知识链接——袁隆平的生活简朴”,荣获无数名利的他平时农穿的农作衫不过是街边十到五十不等的那种,就是在世界颁奖这样的国际舞台上,穿过平生最昂贵的西装也不过500元。有一回袁隆平在街头一口气买下十几元的衬衣爱不释手、合不拢嘴。“这种衬衣轻便透气、结实耐用、又便宜,下地干活再合适不过了!”

  插图中那位正微笑着抚摸被烈日晒得全黄耀眼的老人,正是曾见他多次在新闻上抛头露面的“老农”。我开始在爸爸妈妈家的网络电视上寻找袁隆平的身影。

  袁隆平的世界那么小,小到只有他实验田里的水稻,他一生与农结缘、与农相伴。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起,他把大半辈子的精力和心血无怨无悔地一心扑在稻田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袁隆平坚定着为全世界人民温饱的信念,仍乐观地期待着明天,更加努力地在烈日下、风雨中、稻田上埋头工作着。

  我不禁一抖,浑身直起鸡皮疙瘩、淌冷汗,袁隆平为他人在巴掌大的田地里奋斗了五十余载,而我读书是为了自己将来更有出息,却动摇了内心……

  “搞研究的人就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就不要搞研究”。他一直秉持着自己的理念,“绝不以牺牲产量为代价来换取优质”。一路走来,亩产700kg、900kg、1000kg……我国超级杂交水稻不断取得了飞越性突破——正是田间那日渐佝偻瘦小的身影近六十载风雨无阻对梦想的追求、超越!许多人说中国的粮食够多了、够吃了,可他始终想:“世界这么大,几十亿人要吃饭,粮食安全不可掉以轻心”。

  我的脸滚烫,很清晰地感觉到热血流徜,仿佛拿个鸡蛋往脸上滚一滚马上能热熟似的,坐立不安。正是袁隆平废寝忘食地在背后历经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攻关,才取得如今的突破,而我轻薄浮躁、放纵懈怠,遇到一块微不足道的绊脚石,却束手无措,畏畏缩缩,不敢于去挑战自我……

  本该颐养天年的鲐背之年,袁隆平却依然坚持奋斗在科研第一线,不忘初心,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有志不在年高”,他还怀揣着更高远的梦想:①“禾下乘凉梦”(“坐在大数般高的水稻下乘凉满树花生米般大的稻米清香扑鼻……”);②“盐碱地稻田梦”(“世界上还有好些地方吃不饱,这些不宜农作物生产土地岂不是浪费?……”)。于是他更勤奋地投入到科研中去。

  我的心一颤,似有万根针直扎我全身,疼得泪流满面:袁隆平至今已经90岁高龄了,还在努力地去实现梦想!而正值青春年华的我又以何理由不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呢?

  我终于了解了这位“老农”,也明白了电视台全国播报的用心良苦。开始不再畏惧退缩,戒骄戒躁,尝试大胆地开始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勇敢地逐梦前行!

  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种着中国的农田,心里却装着全世界的温饱。他奋力逐梦的精神,不仅改变了杂交水稻,也永远激励着我在追梦路上奋勇前行。他就是我的偶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篇三】我心中的袁隆平作文

  他们到底跋涉过了多少旅程,肩上到底背负了多少使命?

  他把鞋子深深地陷入稻田里,让清晰的脚印指向遥远的未来,迈向我们美好的新时代!

  自古以来,人民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潮流,“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天”,因此,最令我敬佩的科学家莫过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的脑海里,袁隆平的形象总是定格为一位身穿白色衬衫,站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辛苦劳作的老者。常年的躬身在田间地头,他皮肤黝黑,与其说是一位科学家,倒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普通农民。

  “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是两个多么宏大的设想,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又是个什么样的概念?这是世界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着中国专家迎战世界粮食问题的一个新跨越。袁隆平曾直言,这条道路虽然是艰难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苦就苦一点,出了产量更高的新品种,全中国、全世界人民都能解决温饱问题,他心里高兴,吃点苦没关系。

  袁隆平在讲话时会有中英交杂的习惯,就像是吃多了杂交水稻,讲中文后会自动翻译,人们称这是“袁氏幽默”,他还会讲俄语,爱好体育,爱好音乐,考过空军,像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宝藏男孩”怎能不让人敬佩!

  2022年,阳光炽热,土地温暖。90岁高龄的袁隆平依旧在埋头苦干,他希望自己再奋斗十年,让全世界一半的稻田种上我们的杂交水稻。

  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学家身上所具备的品质,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或许他们没有千亿的身家,却甘愿把技术无偿的贡献给全人类,造福全人类。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谁有功夫闲看云隐;他们精确地估量着生命的意义,谁有私心去计较生命的长短;他们在模糊的泥土上捡拾细小的沙粒,是这些美妙的晶莹绽放开来,给了我们方向,使得世界更精彩。

  我每天都在幻想自己何时才能发芽,茁壮成长,成为绿荫,去感恩那些为我们无言付出的科学家。因为,我坚信自己可以不断地向未来迈进,致敬新的时代!

【篇四】我心中的袁隆平作文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是一名学生,我是在《感动中国》课外读本上读到了您的故事后,知道了您就是享誉全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您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攻下了“杂交水稻”的难题,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生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我怀着万分敬佩之情给您写这封信。

  “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我们中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百分之七,人口却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而一粒种子改变了一个世界,袁爷爷您创造了奇迹,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多公斤。您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农民伯伯都亲切的称呼您为“米菩萨”。

  您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您从1964年开始,4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您领导研究的超级杂交稻项目正朝着亩产900公斤的预期目标顺利推进。几十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您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住在城市远离农村,不知道农民伯伯种庄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除了从书本上了解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识以外,就只能通过在农村长大的父母口中听到关于农耕时节的一些事情。我曾听爸爸讲述过60年代种植稻谷,亩产都不高,每年的清明节开始从买稻种、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个过程。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头来还是吃不饱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学实验带领下,有了“杂交水稻”的成功,才解决了我国的粮食欠缺问题,现在我们已经不但是吃得饱,而且还吃得好,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

  衷心感谢您袁爷爷!您在农业领域里的无私奉献和付出,才换来了今天我们衣食无忧的生活!四十多年来,您和您带领的科研团队为研发优质高效水稻付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付出了毕生精力!我知道您有一个超级水稻梦,在试验田里种植的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十万个穗子形成一棵参天大树,你坐在稻穗下乘凉,悠闲地给我们讲述着盘古开天地以来您的“水稻梦想”!我祝愿您“禾下乘凉梦”早日实现!也祝愿您国庆节快乐安康!

  此致

  敬礼!

【篇五】我心中的袁隆平作文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大学学农的袁隆平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平将“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个人梦想与“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产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多项国家顶尖荣誉。

  按理说,袁隆平专注水稻研究已几十年,早已功成名就,荣誉无数,完全可以光荣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这让我又想起2008年,当时已近七十岁的袁隆平在回应有关他落选中科院院士话题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平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但是有一点,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这些年来,袁隆平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选择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每天戴着一顶草帽,卷着两只裤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着,继续为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梦想不懈奋斗、辛勤耕耘。这些年来袁隆平以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为己任,在不断追求的路上,服务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说,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仅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农民科学家对粮食问题的理解,而且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实践,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断的追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灿烂的星河也确实令人向往,但若不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怎么能到达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处呢?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始终坚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敬业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业追梦路。

【篇六】我心中的袁隆平作文

  四年前的一天,我忐忑不安地走进他的办公室,我的敬畏感是不言而喻的:袁隆平,这可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呀!谁知只与袁先生交谈了几句,我的情绪便放松了许多,他亲切随和,没有架子,并勉励我好好工作。随着我对他愈是熟悉,我感到其人其事是多么地引人入胜、感人至深。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奇特的人。

  他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从小家境尚可,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却一直读书受教育,前后辗转了北京、重庆、武汉、南京。母亲启蒙了他的英语,后上过教会学校,因此会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生长于大城市,偏偏选择了学农、从农。1964年他翻开了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第一页,“文革”中他被险些划为“牛鬼蛇神”,却神奇地由于国家科委一纸公函而免遭批斗……

  他是个没有私心的人。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稗”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他将所获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十几万元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有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他还把每年与美国水稻技术公司合作所得到的顾问费用作所长基金,捐资共计近100万元,资助科研人员特别是具有潜力的年轻人开展项目研究;国际上多家机构和组织高薪聘请他出国工作,可他婉言谢绝了。他说名和利是包袱。

  他是一个时有灵感顿悟的人。他认为:灵感在科学研究中与在艺术创作中一样,具有几乎相等的重要作用。灵感是知识、经验、追求和思索综合在一起的升华产物……因此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切勿放过思想火花。他善于创造性思维,把握灵感带来的机遇。他研究杂交水稻源自灵感,1961年,他发现鹤立鸡群的稻株,虽来年把收集的种子种下后结果令人失望,但他却从中悟出了“天然杂交稻”,并认为既然自然界存在,那么靠人工也能培育出杂交稻,从而选定杂交水稻的研究课题。他又一次用灵感将杂交水稻的选育领进超高产研究的前沿阵地是1997年,他到江苏考察两系杂交稻,在观察一丘亚种间杂交稻时突然灵机一动,梦寐以求的超高产杂交水稻形态模式有了!于是,他精心设计出以高冠层、矮穗层、高度抗倒为特点的形态模式,并制定了把优良的株叶形与强大的亚种间杂种优势有机结合的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技术路线。这一独创性理论对研究工作起到非常大的指导作用,现已取得重大进展,选育的苗头组合1999年在江苏、湖南多点示范,其中有14个百亩片和1个千亩片,平均亩产都超过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的产量指标(一季中稻亩产700公斤)。在云南永胜还创造了亩产高达1138公斤纪录。他预计在1-2年内超级杂交稻就能研究成功,并逐步投入生产应用,这即将为进一步大幅度提高我国水稻的产量作出新的贡献。

  他是一位乐观开朗、敏捷活跃的人。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他不给人刻板学究之感。他风趣幽默,语言生动,今年四月他在菲律宾国际水稻所召开的国际会议上,他用成语“如虎添翼”形容中国的超级杂交稻,后来外国专家们都兴致勃勃地向他祝酒“tigerwithwings”。他不仅满腹经纶,还有满脑子的故事和笑话,所有的经历与故事一经他叙述,总是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所以年轻人爱和他开玩笑,他也永远拥有一颗年轻的心。他喜欢音乐,听到好听的歌曲,他便和着唱,高兴起来他还用小提琴拉一曲;他爱看书,喜欢逛书店,最爱买英文小说,他对天文、地理也兴趣盎然;他还钟爱摩托车,前前后后买了八、九上十部摩托车了,美其名曰: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游泳是他的长项,他在水中速度之快、时间之长,许多年轻人都难以匹敌;有时他下下象棋、打打麻将,以轻松轻松脑筋;他还在单位举行的联欢会表演过踢踏舞……

  袁隆平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在我心目中可亲可敬。

【篇七】我心中的袁隆平作文

 禾下乘凉梦,一生永为“稻粱谋”。袁老,您一路走好。——题记

  狂风呼啸,雨点稀稀疏疏的滴落在地上,如同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为湛蓝的天际织了一张灰色的大网。遮天蔽日的乌云遮住了光彩夺目的太阳,灰暗的天际,无边的乌云,空旷的大地,一切都灰灰的,暗暗的,静静的!

  2022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爷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一切看上去那么遥远,却又那么近,一代伟人就这么与世长辞了。

  16时许,灵车驶出医院,路边聚集了闻讯而前来送行的市民,司机停车鸣笛,人们把鲜花捧在胸前,悲哀的神情溢于言表,悲恸高呼:“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爷爷病重时,仍念念不忘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稻子,他心心念念毕生追求的梦,一个只为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为了让中国人都能吃饱一顿饭,袁爷爷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辉煌的,是可敬的,是朴实无华的。

  袁爷爷的一生与杂交水稻从未分离,那粒粒饱满,金黄金黄的稻穗仿佛是他的孩子。一辈子为了他们任劳任怨,却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让世界吃饱饭的功臣,平凡的瑰宝。袁隆平爷爷曾说过,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他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梦想尚未实现,不会停歇的老人却先走了。袁爷爷,梦想尚未实现,您怎能以这样的方式先行一步呢?袁爷爷,您常说自己有着七十多岁的年龄,五十多岁的身体,三十多岁的心态,更有二十多岁的肌肉弹性。这么乐观的您,怎能不辞而别?

  迈入耄耋之年,本应“颐养天年”的年龄,您却一直奋斗在科研第一线,可是您似乎感到力不从心了,因而每年都给自己定下目标,时间虽紧,但岁月无情人有情。您的雄心壮志就是老骥伏枥得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您牺牲了自己,满足了世界,任岁月变迁,任世事无常,天上的星星中始终有您,历史的长河中,您的身影不会消失。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现在我是多么不相信这句话,多么希望您与与世长辞的消息是个谣言。如风般来的快,去的也快,晶莹的泪花从眼角滑落,眼中又重现出袁老您熟悉的身影,袁老,一路走好!

标签:

小鱼资料库 www.xiaoyuzl.com

Copyright © 2020-2022 XIAOYUZL.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0029262号-2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资源等均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只用于搜集整理。如有侵权,请您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