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文佛语禅心文案素材大全,自媒体运营网络推广必备!
1、 能知所知法,唯依心妄计,若了所知无,能知即非有。《大乘密严经》卷上,妙身生品
2、 无常是苦,同时也是人生的好事。无常的本质是变化、转化,快乐固然不长久,但痛苦也不会永恒。因此,有死的无常,就有生的无常;有不幸的无常,便有扭转不幸的无常;有无常的这一半发生,就必定有另一半存在。一切都在无常中变化、相互转化,因此,吃苦也是吃补,受难也是享福。
3、 生命的禅意不在一经一卷中,而在一呼一念里;心态的超凡不在一字一句中,而在一言一行里。活着,就是一场修行;走着,就是一番领悟。有所挫折才有所奋进,有所经历才有所懂得。由理解而实践,这是礼佛的根本,是正信,也是智信。
4、 哲人说:“构成女人的因素是娇柔……你们是女人,你们一定要像女人一样,善良、温柔,才会得到男人的尊敬和爱。”作为妻子,要想感情甜蜜、家庭和谐,善良、温柔地对待丈夫,做好自己的本分之事,才能真正赢得丈夫的爱与信赖。
5、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同样,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 能力去爱别人的。
6、 多一点平和心态来看待平凡,才会获得普通人的快乐与内心的宁静。生命最宝贵的时光不仅属于取得成功、受到无数赞赏的时候,更是属于真正享受平凡的日子。
7、 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佛家看来,苦是人生的增上缘,不经过苦读、苦修、苦练、苦习,就不能成功。吃苦,是走向成功必经的路程,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经受苦的磨砺。
8、 在眉角涔意着一枚盈烁,你不必在意它凝结的思绪。悲与喜皆可以泣零,均缘于心生感动。感动,是一枚柔软,而柔软到骨心,便是慈悲。佛法无边,禅意无际,可以会意于一花一草,一山一石,一溪一泉,包括一暖一寒。
9、 光明,希望和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缺,也最稀缺的元素,缺或不缺, 全看你是否良善。
10、 当恪守净宗列祖成规,持斋念佛,改恶修善,知因识果,植福培德。以企现生消除业障,临终正念往生。庶不虚此一生,及亲为如来弟子耳。(印光法师)
11、 浮动是心念不定、见异思迁、摇摆不止、沉浮、动荡、放逸、无法安静……世间人,都是无事找事,心从来不让他闲着,总是胡思乱想。累时想休息、宁静一点儿,又耐不了安静,向往热闹,心从来无安宁的时候,费心劳神,怪谁呢?还不是自己刻薄自己。
12、 【梵心禅语】学会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人生是一场博弈,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远,生命有止,精神无止;挤不进的世界,不要去硬挤,难为了别人,也是作贱了自己;做不来的事情,不要去硬做,换种思路,也许是会事半功倍。
13、 不要轻易耻笑你自认为能力比你差的人,因为我敢确定你绝 不是这个世界上能力最高的人;也不要轻易嘲笑你自认为学问不如你 的人,我同样可以确定你绝不是人世间学问最高的人。你笑别人,别 人也会笑你,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正所谓“山外青山楼 外楼”。
14、 慈航法师开示说:“对人要有包容性,《八大人觉经》上说:菩萨布 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学佛的人不但对亲人慈悲,对恶人同样慈悲, “宁愿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就是人家有亏待我们的地方,也要 原谅他,给他一个忏悔改过的机会,把恶人感化回头,这才是真正度了 众生。
15、 现实生活中,利欲之心人皆有之,甚至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这当然是正常的,问题是要能进行自控,不把一切看得太重。一旦快 接近了极限,就要及时抽身,跳出这个圈子,不为利欲之争而舍弃了一 切,否则就只会跳人自己给自己挖的坟墓中。
16、 水往往给人以柔和婉转的感觉,一如微笑给人的柔和之感。正如为了健康人们须日日饮水一样,为了欢乐人们也应时时微笑。
17、 【佛心禅语】 安逸产生懒惰,让人失去进取心。要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就要有紧 迫感,如果你觉得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哪有多余的时间去玩乐消遣,如 .此自然也就不敢放逸了。
18、 (四)念佛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花,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观无量寿佛经》
19、 说话带口头禅,会扰乱节奏,显得杂乱无章。平时说话声音不能太响,在公共场合特别要注意文明,大声喧哗,只能使别人捂住耳朵。
20、 生活中,如果一扇门关上了,必定有另一扇窗会为你打开。你失去了一种东西,必然会收获另一种馈赠。关键是你要有乐观的心态,相信有失必有得。因为失去有时可能是一种生活的福音,预示着你的另一种获得。
21、 信仰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这四件事是佛法的总纲,也是我们修行的起点和终点。
22、 戒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应该做的就不去做,这叫止恶;另一方面是应该做的就必须去做,这叫修善。
23、 【佛心禅语】 恶言相向的人,通常会引起祸端,因为一般人往往因为别人的恶言而 怀恨在心,并激起对方强烈的反弹情绪。所以尽量不要用恶言来伤害别 人,因为那样自己将来会成为被别人伤害的对象。
24、 我们的思想,就如这一只杯子。如果里面已经装满了水,智慧之水就不能再注到它的里面了。这个杯子中已经装满了的水,就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而要感悟禅的智慧,必须从这种思维定势中走出来,清空归零,打开自己,这样才能得到最大的收获。
25、 问:“精神统一与禅定何异?”答:“凡专心一事,不问正邪,皆可日精神统一。禅定华译日静虑,乃放下万缘,不思善,不思恶,寂寂惺惺之一种境界。”——李炳南居士
26、 如人擎油钵,不动无所弃。妙慧意如海,专心擎油器。若人欲学道,执心当如是。《修行地道经》卷三,劝意品
27、 欲行所得之道而利于人,先须克己惠物,下心于一切,然后视金帛如粪土,则四众尊而归之矣。(宋)黄龙慧南禅师告王安石语《禅林宝训》卷一
28、 国足的历任和现任球员不代表国足,我对国足的未来有信 心。不相信中国这么大就真的挺不起一个国足。需要足球的冲击力!
29、 若有供养发菩提心受持戒者出家之人,向须陀洹至阿罗汉果,名供养僧。《优婆塞戒经》卷三,供养三宝品
30、 因为诱惑而迷失了自己的人,说到底是因为意志不够坚定,或者只贪恋眼前的享受,而看不到长远的目标。
31、 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非净非秽,不在方不离方,非有为非无为,无示无说,……一切言语道断……,非取非舍,非有相非无相,同真际,等法性,……非见非闻,非觉非知。……不可以一切言说分别显示。《维摩经》卷下
32、 供养于父母,及家之尊长,柔和恭逊辞,离粗言两舌,调伏悭吝心,常修真实语。彼三十三天,见行七法者,咸各作是言:当来生此天。《杂阿含经》卷四十,第1105经
33、 见本性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话会典教,凭何所及?-《达摩大师血脉论》
34、 今既自悟,各须皈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皈依也。——《坛经-忏悔第六》
35、 始学工巧业,方便集财物,得彼财物已,当应作四分:一分自食用,二分营生业,余一分藏密,以拟于贫乏。《杂阿含经》卷四十八,第12 83经
36、 受人攻击或陷害时,千万别起嗔恨心,反而应起感恩心;因为没有坏人显不出好人,没有苦难的众生则显不出菩萨的宽忍爱心。所以,我们应视毒骂、中伤如饮甘露。
37、 前先,以珍惜所拥有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中间,以少欲知足让安定的心稳同;最后,以放下贪执让稳固的心发挥用。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使我们的心安定、稳固及发挥功用的方法。
38、 世事冗如麻,空门路转赊。青松林下客,几个得归家?共唱胡笳曲,分开五叶花。幸逢诸道友,同上白牛车。——《法演禅师语录》
39、 见到任何事不动念,就像镜子照物不留痕迹。功夫在这个地方做,就叫做“照见五蕴皆空”。
40、 人需要爱,太严则会冲失了爱。有理的时候,气度更要宽和,才能圆融爱,烘托“理”。所以做人宜“外和内正”。
41、 对别人能多原谅一分、多让一分,就能得到十分的福。所以说:“心宽就是福。”
42、 活生生的往生(注),当下即是净土。(注:死在宗教上来说,为新生命的再启发;是舍掉旧的、更换新的,走向更好的天地,故日“往生”。)
43、 由心故作恶,由心有果报。一切皆心作,一切皆因心。心能诳众生,将来向恶处。《正法念处经》卷十五
44、 心是禅的关键,禅是成佛的阶梯,心的悟力是长流不断,而非停滞一处的。因此,每个时候对事物的领悟都不相同,心境提升到某地就到达某一个禅天,此乃成佛之阶梯也。
45、 可以不认错,不能不改错,行动比语言重要;可以真愚痴, 不能装聪明,无明比无知可怕。
46、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便能解渴;佛法无边,奉行一法,便能得益。世无难事,唯有一心,便能成功。放下万缘,专攻一处,水滴石穿。生命在极限的专注时,更容易体验到精神的力量,专注于某一点不断深入强化更容易触摸到灵性之光。佛门禅宗造就开悟的人才,也是放下一切,深深参究一话头。一心可了道。
47、 当我们处于顺境之时,如果顺境成为修行的障碍,我们不应心安理得地享乐,应以惭愧之心好好忏悔;当我们处于逆境之时,如果逆境成为修行的助缘,我们不应灰心丧气,应以坚强之心勇往直前。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凡是圆满福德资粮与增长智慧资粮的事情,我们都乐意接受。
48、 似水如云一梦身,不知此外更何亲。个中不许容他物,分付黄梅路上人。——大川禅师
49、 “有为法”,即有作为、有造作的一切因缘所生的现象。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也可概而言之,一切人为的因素,都易生易灭,不能贪留。无论丰功伟业还是寻常小事,都如戏台上的一出戏,演完散场,便如烟消云散。人生的数十寒暑,如白驹过隙,还不曾好好回味,就已经过去了。
50、 当自炽然,炽然于法,勿他炽然;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佛言
51、 有些人的爱只执著于自己的眷属,倘若眷属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产生怨恨。
52、 人生就是这样,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 随缘。抵制各种各样的诱惑,保持一种禅定的境界,才能心性安宁,远离烦 恼,从而实现宁静的自我。
53、 世人为其理想,尚能抛头颅、洒热血,况佛子为报佛恩、济累世父母,机会现前何妨稍献精诚呢!
54、 如果孩子微笑,如果大人微笑,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如果每天我们都能够面带笑容,能够平和与快乐地生活,不仅仅我们自己,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将从中受益;如果我们懂得生活,还有什么方式能比笑着开始一天的生活更好呢?
55、 【佛语禅心】弟子问师父:如何理解永远?答:人人都觉得永远会很远,其实它可能短暂得你都看不见。问:生活太累,如何轻松?答: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欲望与攀比。问:怎样做叫脚踏实地?答:只要你的脚还在地面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轻;只要你还生活在地球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大。
56、 虚名就是有名无实,意指只要其名而不论其实。虚名不是福而是祸,历史上,宋襄公为虚名而祸国,慈禧太后为虚名而殃国;现实中,一些人为虚名投机钻营,损人利己,一些人为虚名累坏己身,执迷不悟。
57、 若心体灭,则众生断绝,无所依止。以体不灭,心得相续,唯痴灭故,心相随灭,非心智灭。(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
58、 世间男女互贪求,皆由乐着诸色欲,人天由此故缠缚,堕坠三途黑暗中。《心地观经》卷六,离世间品火莫热于淫,捷莫疾于怒,网莫密于痴,爱流映于河。《法句经》卷下,尘垢品
59、 定是慧之体,慧是定之用。譬如灯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二者互显,不可偏重。——《禅宗直指》
60、 助人,多利,善人最快乐,若能转物即如来,春至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慈悲手,摸得人心一样平。——宋·白云守端
61、 在一个不安静的世界,世界需要这样的安静。安静是对不安的治疗,这样的安静者是人间的良药。安静的人并不寂寞,这样的安静者有他自身的归依者;就像厌离嘈乱向往寂静的人,即使经历千辛万苦也要找到并依止雪山。
62、 自己解脱了,立下度脱广大有情众生的宏愿。如此发心,才是学禅的正因,有了正因,必定获得正果。——耕云先生
63、 一个人倘若一味执著于拥有,执著于将物质牢牢抓在手心,他的人生是不会有所进步的,正如一个道场(佛教术语,道场原指佛成道之所,后借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学道的处所)若不肯放弟子出去充实自己,便不会有前进的空间。
64、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般若心经》
65、 【一日禅】要有一个平与的心态。坏心情是想不开时折磨出来的,其实现实并没有你想的那样糟糕。生命有高峰也有低谷,根本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要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是一种胆量,放得下就需要一种勇气。
66、 世皆有死,三界无安,诸天虽乐,福尽亦丧。观诸世间,无生不终,欲离生死,当行道真。《法句经》卷上,世俗品
67、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有的人谋划能力超强,却缺乏执行 力;有的人执行力很好,却不善于谋划。如果上述两种人能够通力合 作,就可扬长避短,做成大事。
68、 道是平常心,介于知与不知之间。无欲无念才能体会道的博大与精深。因此,凡事要顺其自然,为人要平静淡泊。
69、 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在学禅,但学禅不只是为了开悟,更重要的是为了得到解脱。试问为什么要“破执”?为什么要“开悟”?因为人有一些与生俱来的人生困惑,唯有通过“悟”解决了这些困惑,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70、 懂得付出才是富有,能回报,能喜舍,刀耕火种是良方,秋到家家晚稻香;放不下时担取去,何如福田待来春。——明·憨山德清
71、 面对贪婪,奉献是一种信仰贪婪的本质是不安定,它像是长在人内心深处的一棵毒草,不断地腐蚀着本来清净的心灵。它时而蛰伏、时而膨胀,人若不能摆脱就只能受制,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过于贪婪而没有节制只能招致生活的惩罚。
72、 一位法师说:“对一件好事表示感谢,同做一件好事一样伟大。”感恩 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一种健康人格的表现。
73、 喜心内充满,而行于布施。施已心无悔,其意益欢悦。《大宝积经》卷七十七,富楼那会
74、 龟虫畏野干,藏六于壳内,比丘善摄心,密藏诸觉想。《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67经
75、 无义不诚信,欺妄好斗争,当知远离此,近愚与罪多。仁贤言诚信,多闻戒行具,当知亲附此,近智诚善多。《法句经》卷下,道利品
76、 持心当如四方石,石在中庭,雨堕不能坏,日炎亦不能消,风吹亦不能动,持心当如石。《佛说忠心经》
77、 我们都想让不安定的心安定,却很难做到,反而浮躁、焦虑,原因是我们从生到死一直在不断向外求。已经获得一些世间的成功,却仍然不满足,并为追求更大的成功不停地造业。有些人失败,却体认不到因果报应,仍然继续造业。现在我们的所思所做,注定了难以获得内心安定,更不用说稳固或发挥功用了。
78、 若能至心生大怜愍施于畜生,专心恭敬施于诸佛,其福正等无有差别。《优婆塞戒经》卷四,杂品
79、 若言皈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皈?言却成妄。——《坛经-忏悔第六》
80、 虽然厌秽欣净,照样赚钱心悦、亏本不悦,凡夫如此,本属自然。这也是因缘所生法,如夏日吹凉风便觉凉一样自然。不要自责:“我已念佛,何故还这样放不下?是不是欣离心不切?”只不过接下来要心地坦然,不要全然被境所牵。
81、 累了,于夜深处禅坐。暗想,这世上的万事万物有影无形,缘起缘落,幻生幻灭,常常不由心不由人,来,无法阻,去,无法留。
82、 世上没有你喜欢不喜欢做的事,只有需要不需要做的事;世 上也没有需要不需要做的事,只有你不得不做的事。为稻粱谋的事那 就是事,无需为稻粱谋的事,那是诗。生活中多的是事,缺少的是 诗,所以许多人才会以不同的形式写诗。
83、 尔欲识地狱道,只今镬汤煎煮者是;欲识饿鬼道,即今多虚少实令人信者是;欲识畜生道,见今不识仁义、不辨亲疏者是;……欲识人天,即今净威仪持瓶挈钵者是。(唐)药山惟严禅师《传灯录》卷二十八
84、 想想看,我们所找的所找的人,大抵是跟我们类似的,或者灵魂最相近。最起码,某方面的感觉很相近。我也知道,人生如痴之长,我还会不停地邂逅,但最美的,应该是邂逅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最懂得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雪小禅《邂逅自己》
85、 简约的时光里,沏一盏茶,随着袅袅升腾的水汽,静观细叶沉浮。无意于水温的冷暖,亦不去在意烟波的流转,沉淀下来的,终是生命的厚重。人生如茶,由浓而淡,最后才是真。一个人,只要恪守内心的宁静,于一盏茶中,亦能喝出淡淡禅意,品味人生静好。
86、 中国大学功利化、媚俗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这既是社会的市 场化大潮冲击使然,也是大学独立精神逐渐丧失造成的。为什么这 一普遍现象出现在清华身上会引发热议?行者以为,主要是因为国 人对清华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他们将中国首个世界一流大学的希望 寄托在清华身上。
87、 施食得大力,施衣得妙色,施乘得安乐,施灯得明目,虚馆以待宾,是名一切施,以法而诲彼,是则施甘露。《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997经
88、 微笑会给人以无限的信心与喜悦,会让我们很久很久,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一个人也许不能拥有世俗的名利,但只要拥有这份快乐,我们那充满法喜禅悦的微笑也能够点燃别人心灵的明灯,我们一定会感到非常幸福。
89、 在苦恼的众生中,能起勇猛精进心、慈悲心、喜舍心去救助苦难的人,才能获得心灵上的快乐和永恒的解脱。
90、 世间的觉悟始终是以自我肯定、自我实现为目的,而佛法的觉悟则是强调在彻底的自我否定的基础上来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
91、 如是我闻,一笑红尘远一怀温柔,我不知安放在哪里,一脸甜蜜,我不知让谁来品尝,我收拾起这段被月光漂洗过的旧事,沿着古韵跌宕的禅道,向一座檀香缭绕的古刹走去,我心皈依。
92、 不要与黑暗纠缠,学会摒弃它!当你精疲力尽 地回过头来,朝霞正对你微笑。没有不能战胜的黑暗, 只要你心中还有阳光;没有不能战胜的邪恶,只要你心 中还有善良;没有不能战胜的绝望,只要你心中还有希 望。在这个凉风习习的夏日清晨,请你记住,一次勇敢 的摒弃,抵得上对黑暗的无数次诅咒。
93、 生活中的禅意,于悲喜中去找找,于淡悟中去领会。有些事,其实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看重了,就会被事所困,乱于心;看淡了,就会悠闲轻松,静于心;看无了,就会海阔天空,修于心;生命,本身就是一种经历,有起点,必有终点,不在于事,在于心。淡写念虑,静然后安;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94、 【禅茶】禅者饮茶有三得。一曰得趣。饮茶对人有造境、通理、体性与怡神的作用。二曰得神。饮茶的妙处在于清虚与睦。它崇尚简质恬淡,不迎合世俗的习气。给人以自信而含蓄、祥与而清丽的文化氛围。三曰得味。饮茶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味字。
95、 大众莫待老僧上来便上来,下去便下去。各有华藏性海,具足功德,无碍光明。名名参取。——《杭州天龙和尚》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洞山良价禅师》
96、 敬佛没有定法,积德行善就是佛,只要有益于众生,钱财房舍,甚至身家性命都可以布施,金箔又能算得了什么?
97、 云水禅心,雾霭焚香,梵音鸣唱,难度的三千红尘业果,天地间佛祖以撵花的姿势为世人普渡众生,便虔诚的告诫,放下执念便是修行,可叹,可叹,情难圆矣。
98、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功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宏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现生即人圣流,临终直登上品,庶不负此生矣。《印光法师文钞·寄康继尧书》
99、 愿是成功的起点,愿也是希望。人生最需要的就是愿,一切事业要成功必须有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依愿力而行,最后才能圆满成佛。“人”如无愿,就无希望;没有希望,就无法成就事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