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资料库

小鱼资料库 > 美文 > 经典名言 >

心灵禅语句子一句让你瞬间成熟的话!

1、 远处的是风景,近处的才是人生,学会欣赏远处的风景,懂得经营自己的人生。生活,悲喜交集、忧乐相伴、苦甜相依,懂得放弃,才能轻松;懂得看开,才能快乐。

2、 原本你不喜欢的人,换 个角度来欣赏他说不定反而顺眼多了。有一首诗这样写道:“青山几度变黄 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如果我们的眼 里有尘沙,这世界就会变色、变小,就看不清真相了;如果我们心中清净无 事,即使睡在一张床上,也会感觉到世界的宽广无边。

 

3、 好诸禅德,来来去去山中人,识得青山便是身,青山是身身是我,更于何处著根尘?——《宏智禅师广录》

4、 若有菩萨行于爱染,为化爱染诸众生故,而亦不共是爱染住,名菩萨久行。《大宝积经》卷二十六,法界体性无分别会

5、 此菩萨于诸众生发十种心,何者为十?所谓利益心、大悲心、安乐心、安住心、怜悯心、摄受心、守护心、同己心、师心、导师心,是为十。病者不可不看。若有欲供养我者,当供养病人。《四分律》卷四十一

6、  你有意见,提了不一定有用,不提就肯定无用,两者相权, 提还是比不提好。微博上聚集了一批意见领袖,他们提出的意见是否 正确,能否产生作用姑且不论,单就敢于提出自己意见的勇气而言, 他们还是很值得大家敬重!

7、 人执着摄取就是执着死亡领域,就不会在一切世上摄取到任何东西。《经集》第五品,第十三章《跋陀罗弗达问》

8、 “小”不可忽视:脚下开始,毫末做起,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

9、  这双眼睛很特别,双眼皮的右眼很大很亮,单眼皮的左眼略 小而清澈,他戏称自己的双眼是日月目。他给人的感觉,眼睛里总是 带着淡淡的忧郁,就像一首忧郁的诗歌。左眉略高于右眉,一雄武, 一文气,人家说他文武兼备,堪称奇人。实际上,他半生平凡,了无 建树。

10、 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华严经》卷十九

11、 一切诸法,心为上首,若知于心,则能得知一切诸法。《大乘宝云经》卷五,安乐行品

12、 禅师所提这首诗只是求认得声音,但诗的深意,却是小姐要听到声音的情郎,能体会一声声呼叫中掩藏着的那颗心,知道他在这里,进而能彼此两心相惜。

13、 (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行恶得恶,如种苦种。恶自受罪,善自受福。行善得善,亦如种甜,自利利人,益而不费。《法句经》卷上,爱身品

14、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珠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

15、 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16、 风过叶蔬,云逝难找,世事如是纷沓往复,许多物情也便于这无息年岁里,漫然地被撕裂得支离破碎,不堪回首。但众生万相,各有其貌,就如这人间百态,当中总携带着许多不可言说难以参透的玄机。然,也许正是这些禅索,才让人们更为灵动而又热爱着生命地探找下去。

17、 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楞严经》卷一

18、 我命由天我不由天,虽然圣贤皆以心转境,但我们凡夫受有形的环境影响,却只能以境转心。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从有形的身体开始调整自己的行为,由身及心,由量变到质变,达到人与社会、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19、 时光总是稍纵即逝,若不把握现在趁年轻时好好努力,等到年纪老迈时才想学习,往往就时不我予了!

20、 今日仍流连于苦海之中,明日便无法收获安心之乐。日日不离苦,日日都是苦。与其原地蹉跎,等待着不知何日到来的解脱,不如用行动将自己从痛苦中释放出来,以获得轻松和幸福。

21、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22、 初学不宜分心太杂,涉猎太广;如分心太多,最后只能成为灌木当柴烧,不能成材。

23、 有所求的爱,是无法永久存在的。能够永久存在的,就是那份无形、无染而无求的爱。——证严法师

24、 若从缘生,即无自性,若无自性,即是本不生,本不生,即是心之实际。心实际亦不可得,故日极无自性心生也。(唐)一行《大日经义释》卷二

25、 心性软弱,缺乏勇气、信心面对现实的人,容易被人事问题所困扰而浑浑噩噩虚度一生!

26、 生活智慧是在没有缠缚时才展现的,所以必须注意涤荡尘垢,才能纯真 无碍,活泼自在。

27、 谦逊:水虽然是生命之根,诸宝之源,但经常往低处流,在最低处汇集。同样的道理,具有修证道德的人也常常会低调和谦逊。越有修养之人,越会低调;越有内涵之人,越会谦虚。因谦虚好学而成为有内涵的人,就像成熟的麦穗低着头,而空麦穗却昂着首。

28、 佛说,智慧犹如一盏灯,它轻易地就能照亮千平烦恼的暗室.有多少智慧,就能创造多少价值和财富.智慧能改变人生,要能找回迷失的灵魂,使,心境保持澄明.使人发光的不是身上的珠宝和虚荣,而是一心性深处的智慧.

29、 也许我们应该为一只南飞的大雁,痴守在老旧的楼台,尽管它不是为你我而飞翔;也许我们应该为一枚落叶,停下匆匆行走的步履,尽管它不是为你我而飘零;也许我们应该为一朵莲荷,洗净浊世里浮躁的心,尽管它不是为你我而美丽。

30、 生活中,我们若以一颗禅心行走,就会处处待人和善,事事应对得慈悲,就不会因为得失成败而喜怒,也不会因为过去未来而哀乐。

31、 人大多数有名利之心,与人争、与事争。如能与人无争则人安,与事无争则事安;人事皆无争,则世界亦安。

32、 【禅语感悟】 智闲因为发现了自我的本来面目而最终开悟,你能不能发现并活出个 真实的自我来呢?

33、 禅还是一种生命的智能、生活的指南、心灵生活的艺术。透过禅的训 练,心的效能就会提升。我们历经心识的不断提升,才有成功的人生、喜悦 的生活,从而找到生命的归宿。心的效能决定个人的思考、情绪和回应能 力。禅即是心的效能训练。日常生活的搬柴运水、喝茶吃饭,无不蕴藏无限 的禅机。

34、 处于逆境的时候,要懂得善待自己。要记住:如果这个世界没人疼惜你,你要疼惜自己,没有人看得上你,你要看得上自己。是的,若能懂得始终对自己好,生命就永远没有失败。善待自己,就是要学会宽恕,不在过去的错误中纠缠;就是要学会退一步,不在不能得的欲望中挣扎。

35、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禅定。当我们依这样的禅定而有了觉性时,内心就不会再有迷惑。而这个没有迷惑的心,就会有智慧如实地看待各种事物,这就是所谓的觉悟。

36、 第一善知识,能呵责过患者是。如誉我,非上师也。此为要门口诀。(古印度)阿底峡四、胜进心·出离心·菩提心

37、 没有琪花瑶草的贵气,却蕴藏风雪不折的坚贞,野火不灭的根须,年年知为春生。不上寂寞城的台阶,不入惆怅客青帘。禅坐于这川烟波的氤氲中,倾听溪涧流水潺潺,静看落絮逐波,坐等羽鹤归来。

38、  或狂沙蔽日,或鸟语花香,时光很短,梦想很长,脚下的路,天 上的星汉,迷幻的蝶影,云海的山岚,戈壁的烈日,呢喃的江南,海上 的波涛,湖面的晚霞,一个人就是一道风光,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梦想。

39、 只要顺着弥陀的救恩,就着个人的根机,努力伸展念佛的生命,在佛的眼里,都是一样的美。我们又何必羡慕他人如何?不仅不必,而且不能,因为那是违背天命的死路。经言“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色虽不同,光是一样;光虽一样,色仍不同。

40、 做事并不是为求名,也不是为求功德;抱着“尽本分”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证严法师

41、 风险的存在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看不见事物之间的联系,孤立地看问题,风险来到身边就无法躲避。看问题全面些,就能适当规避风险。

42、 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诸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43、 中国佛学能在新世界中成为世界性的佛学,非但要主持教理的人能够阐明佛教发达人生之真理,依之以趣大乘行果;并须在人间实行六度四摄菩萨道,以尽力推行佛教利益人生的事业。如果不能这样,世人必仍目为空谈而不能见之于事实者,便足为佛教衰落之因素。(民国)太虚《中国佛学的重建》

44、 凡夫难免对外境贪执,外境不但不会带给我们幸福和快乐,反而会给我们带来无法想象的痛苦。比如:眼识贪执美色的原故,飞蛾亡于灯火之中;耳识贪执妙音的原故,野兽死于猎枪之下;鼻识贪执美味的原故,蜜蜂困死花丛之中;舌识贪执香味的原故,鱼儿钓于铁钩之上;身识贪执所触的原故,大象陷于淤泥之中。

45、 (一)法性离言夫第一义不生不灭,不败不坏,不增不减,文字章句所不能说,不可诠辩,绝于戏论。善男子,第一义者,无言无说,本性清净,一切圣人内自证得,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常尔,不减不增。….若无有此第一义谛者,所修梵行皆悉无用,佛出于世亦复无用。《大乘宝云经》卷六

46、 在佛家看来,世间并无小事,即便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也要付出最大的努力。

47、 汝不应由尊敬如来故,而接受如来的教法,要像用火来检验金子一样,先行分析,然后再做决定。《中部》第47经佛言

48、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佛告诉我们要容忍、宽容、柔和,用容 忍解决生活中的人际矛盾。

49、 把争辩看成多让一点步或少让一点步的问题。无论争利益还是争面子,一方大获全胜、一方一败涂地总是不好的,发生争辩时,不必将它看成一个谁胜利、谁失败的问题,不妨看成一个谁多让一点步、谁少让一点步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会营造出双赢的结果,而不是两败俱伤。

50、 温良、仁慈固然是做人的好品质,但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争取。只是与世无争,没有任何理想,机械地活着,这样的生命毫无价值。人生免不了竞争,要实现一个目标,哪怕这个目标很微小,也要主动争取,机会不垂青等待的人。

51、 诱惑是生活之路上遇到的蝴蝶,很多人都被它美丽的翅膀迷住了双眼,误入歧途;诱惑又如冰山雪莲,让人甘愿置生死不顾而追求。钱财是诱惑,功名是诱惑,利禄是诱惑……红尘本就不净,而这种种诱惑更让我们的心蒙上了一层灰尘,最终使我们迷失了自我。

52、 菩萨摩诃萨在家宅中,与妻子俱,未曾暂舍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萨婆若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属,令人菩萨智,令成熟解脱。虽与同止,心无所著,以本大悲,处于居家,以慈心故,随顺妻子,于菩萨清净道,无所障碍。《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回向品

53、  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之时不曾带来什么,去时也带不走什么。佛看见众 生在苦海里挣扎、追逐,就泪水涟涟,悲从中来,他教我们一切随缘;看 见众生欢欣的生活,就慈爱温和,和和气气,教我们惜缘、惜生,安享生 命之乐。于人生际遇看得淡,守得定,惜缘,随缘,得生之乐趣,生之 自在。

54、 如果能解脱爱欲和对尘世的贪恋,教诲众生而行为出众,即是忍辱。僧人出家,忍受各种清规戒律,弘法度人,忍的就是这种辱。

55、  一日,行者行走山中,偶见一间草庐,颇为稀奇。推开柴 扉,发现一披发长须的中年人闭目而坐。环顾四周,除了此人,草庐 内空无一物,行者不禁好奇。出草庐,遇采药老农,问之,答日:那 是一位僧人,来此闭关已两年有余。行者问:闭关期间有人照顾他 吗?答:陪伴他的也就那间草庐啦。

56、 佛是为人,魔是为己。虽事事皆为人者未必成佛,但事事皆为己者必定成魔。修行者与人为善,具备一颗佛心,谁又会不去称赞他的善良呢?

57、 如果一个人能够放弃“我执”,那么他的心境就会柔和清净,万事万物在他的眼里也都是美好的、令人愉悦的,这样的人才能怀抱幸福,笑对人生。

58、 龙树菩萨曾经在《亲友书》中说过:应如水上画画一样,立刻忘掉别人对我们所做的不好的或令我们烦恼的事;要像石头上刻字一样,常常牢记别人对自己所做的好事或佛菩萨之功德。

59、 心地若能时时现光明,与人坦诚相待,则不必怖畏人生道路有障碍,也无需担忧别人是否不利自己。

60、 人海茫茫,人际关系错综复杂,许多非原则的事情不必过分纠缠计较。凡事都去认个真、较个劲就会得罪人,就会给自己多设置一条障碍、多添加一道樊篱。所以,认真需要去仔细权衡。鸡毛蒜皮的繁琐无须认真,无关大局的枝节无须认真,剑拔弩张的僵持则更不能认真。

61、 又好像一杯水,茶杯打坏了不能恢复,但是水依然存在;又好比燃烧之木 材,薪薪相传,流转不息,所以生命本身不会死。不生不死,不生不灭,真 正之生命是超越无常,超越无我的。总之,生不贪求,死不畏惧,禅者视生 死都是一种解脱。

62、 凡事不要轻易说破,要懂得含蓄的美丽与高贵。(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63、 善知识,对别人的不当之处,当面直言相劝,背后却替他讲好话。例如有些优秀领导者,当面对下属严格要求,有错误就及时指出来,背后却称道下属的优点,当下属工作失误时,积极维护下属,替下属担责任。

64、 对别人能多原谅一分、多让一分,就能得到十分的福。所以说:“心宽就是福。”

65、 聪明之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之人,事事向后看。聪明之人,是战胜别人的人;智慧之人是战胜自己的人。

66、 修持万千种的有缘三昧,不及修持一刹那之无缘三昧来得殊胜。(宋)冈波巴《宝鬘集》

67、 谓手自杀生、教人令杀、赞叹杀生、见人杀生心随欢喜,乃至自行邪见,教人令行、赞叹邪见、见行邪见心随欢喜,是名四十法成就,如铁枪投水,身坏命终,下生恶趣泥犁中。《杂阿含经》卷三十八,第1061经

68、 当我们跳出个人名利的泥沼,登高望远,便会觉得自身的渺小,那些功名利禄在这时看来便如浮云般不那么重要了,这时的心境也会豁然开朗起来。心胸宽广、心怀天下的人,自然不会为名利所困扰。

69、 一粒沙里藏着一个世界,一滴水里折射出一片海洋,一件细微的东西里隐藏着博大的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隐藏着大智慧。只要你的慧眼足够明亮,坐观一尘一滴,便足以洞察宇宙人生的真谛。

70、 一个平时作恶多端,或者心存不善的人,总是在言行举止中积累太多的阴气。而身上的阴气太多就会形成强大的气场,而招来小人或不吉的事。而日常生活中,那些平时运势好,出门总有贵人相助的人本身就很有实力和福报,有些是前世修的福,有些则是后世培植的福缘。

71、 生:“禅既然不是文字观念,但记载禅宗公案、禅师语录的典籍却又不少,又致有人讥讽‘不立文字’为‘不离文字’。这该怎样解释?”心:“不立文字并非不用文字。禅宗运用文字既平常又独特:即用文字,即离文字;用其方便,离其名相,超其局限。”——心光

72、 我们信什么呢?首先是要信自己。因为不信自己,就不能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就不能发起菩提心,就不能成就大菩提果。

73、  为别人赚钱时,别人管你;别人为你赚钱时,你管别人。钱这东西,总 是让有些人双输,又让有些人双赢。

74、 若优婆塞知是比丘是破戒人,不应给施、礼拜供养。《大般涅槃经》卷六,如来性品名利衲子,不如草衣野人。(明)曹溪退隐《禅家龟鉴》

75、 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全在于自己的精进努力。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勒。

76、 对大家都赞成或反对的事,不要受其影响。一般来说,没有自己的主见,“随大流”的结果,都不太好。

77、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人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四十二章经》

78、 你自己就是一颗明珠,自己即是如来,要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那样才会有圆满的人生。——郑石岩

79、 世人皆爱金钱、爱情、名位、权力、物质等等,但我们不能一概否定,一概要世人发出离心,放弃人间。我们应适当地引导大众的正思,来过合理的经济生活、正义的政治生活、服务的社会生活、慈悲的道德生活、尊重的伦理生活、净化的感情生活。《星云大师讲演集》(四),第122页

80、  枣树挂果了,枣农喜出望外,接着又开始蹙眉:这枣树怎么在 不该掉叶子的时候老掉叶子呢?于是合作社赶紧请来专家把脉。专家 在枣园现场的一番解惑,又令枣农转忧为喜。枣农们因此感慨:要是 身边就有这样的农民专家多好!农村很需要专家型农民。可他们的后 代要么跳出了农门,要么务工进了城。

81、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正是超越是非、善恶、有无、好坏、枯荣等等相对的世界,不以生命的有限看待世界的无限。

82、 众缘所生法,是即无自性,若无自性者,云何有是法?(古印度)龙树《十二门论》

83、 人们的行为,受习惯支配,而习惯的形成,源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一个对别的事满不在乎,只在意喜欢的、“重要”的工作的人,可见还没有养成凡事认真的习惯,根源在于没有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只有端正态度,改善价值观,才能真正事业有成。

84、 钱财本是身外物,身外之物当然就有聚散的时候;因此,有钱时不必得意,没钱时也不必悲哀。

85、  早安!微博。早安!微博以外的大干世界。天亮了,梦远 了,迎接我们的是新的生活,新的人生。不管昨天快乐不快乐,从现 在开始,可以选择快乐;不管昨天幸福不幸福,从现在开始,可以选 择幸福。昨天已成历史,明天需要期待,把握今天,做对的选择,生 命由自己支配,快乐和幸福在自己手中。

86、 【星云大师禅语】八味心境如浓茶一杯:第一味爱心:凡事包容,诸事忍让;第二味虚心:谦虚为人,低调做事;第三味清心:找找心灵的平静;第四味诚心:将心比心,广结善缘;第五味信心:积极心态的力量;第六味专心:使人生更有效率;第七味耐心:机会总在等待中出现;第八味宽心: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87、 内乐、涅槃乐,是乐不从五尘生。譬如石泉,水自中出,不从外来。心乐亦如是。(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八

88、 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佛遗教经》

89、 为欲成熟一众生故,修一切刹极微尘数波罗蜜门,成就圆满如来一力。如是次第,为一切众生成就如来一切智力,心无疲厌。“四十华严”卷四

90、 物质富有、地位崇高,都是空虚的架构;真正的富有是心的富有——富有爱、富有慈悲。真正的动力是心力;拥有这分爱心动力作基础,还有什么不能改革、不能引导的呢?

91、 世界上不明理的人,他想多得钱财用来布施,得到福德,于是以做生意为职业,经营之时做了许多不道德和违法的事,这样做虽暂时也能赚来些钱,但所得到的利益补偿不了害人的祸业。这样的人,将来还要坠人地狱,就像《百喻经医治脊偻喻》中的病人,被压得双眼迸出一样的危险。

92、 贫者令足,病者令愈,危者令安,怖者令止,有忧苦者咸使快乐。《华严经》卷六十三,入法界品

93、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既不可得,日常应缘处事, 用的是哪颗心?不要说什么佛心、禅心、清净心,此亦不可得。

94、 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六祖坛经·疑问品》

95、 【佛心禅语】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三分心平气和”“能屈能伸大丈夫”。退是为了 进,能退才能进。在无法获得期望的目标时,应当学会做退一步的考虑, 也许就会打造出另一片有为天地。

96、 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遗失了内心的宝藏却还无知觉;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而遮蔽了珍贵的宝藏。

97、 只有随顺因缘的人,才是自由自在的人。只有懂得随顺因缘,才会真正地善待自我。不懂得随顺因缘,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

98、 悟究竟是什么?人们一直在探求生命的源头与归宿,有时忽然灵光一现,就好像流浪子回到了慈母的怀抱,倦游的游客回到了久别的故乡。

99、 【禅修问答】一人问禅师:【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禅师答道:今天】为什么?【因为今天是我们拥有的惟一财富。昨天不论多么值得回忆怀念,它都像沉船一样沉入海底了】明天不论多么辉煌,它都还没有到来;【而今天不论多么平常、多么暗淡,它都在我们手里,由我们支配。】珍惜今天,活在当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