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资料库

小鱼资料库 > 配方 > 资讯 >

物流元宇宙

作者:宋缺
 
来源:中通研究院
 
“元宇宙”今年已经火了两回,第一回是Roblox的上市,上市后股价冲破天,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第二回是10月28日,Facebook更名为Meta,马克.扎克伯格阐述了他对元宇宙的远景,以及他对元宇宙的下注。这次的影响力更大,毕竟Facebook在全球有24亿用户,且扎克伯格是赌上了Facebook的未来。随后微软也宣布加码元宇宙。国内的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等也都涌向了元宇宙……
 
01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说到元宇宙就必须提一本科幻小说《雪崩》。1992年,美国著名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在其小说《雪崩》中这样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所以,“元宇宙”并不是什么新概念,而是一个经典概念的重生。据国内考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提及过一个类似的概念——“灵境”。而在后来的好莱坞科幻大片中,无论是《黑客帝国》还是《头号玩家》等,都把“元宇宙”这个经典概念做过影视版的重现和演绎勾勒。但是,这30年来,为什么直到今年,“元宇宙”的概念才如此大火?难道是从现实通往虚拟世界的链接技术进步了么?脑机接口、VR/AR技术可以支持人类是实现从现实穿越到虚拟空间?
 
也许吧。扎克伯格在他对“元宇宙”的愿景中描述了大量的交互实现。如主张“下一个平台将更加沉浸式——可以让你置身其中,而不仅仅是用来看的互联网”。“在元宇宙,你几乎可以做任何你想象的事情——与朋友和家人聚在一起、工作、学习、玩耍、购物、创作——以及完全不符合我们如今对电脑或手机的看法的全新体验……” ,“未来,你将以全息图的形式被瞬间传送到办公室,可以与好友一起参加音乐会,或者与父母在客厅叙旧”。“ 你将在不同的设备上获得不同体验——增强现实眼镜让你停留在现实世界中,虚拟现实则让你完全沉浸其中,还可以在手机和电脑上切换平台……” 。这些场景的描述自然会勾起我们对好莱坞电影的画面,憧憬这些画面落地成真,让人血脉喷张!但是,当记者问苹果CEO库克时,库克说:“我们只将其称之为增强现实(AR)”。
 
也许未来的技术可以完全支持和实现马克.扎克伯格所构想和描述的场景,人们可以完全的“沉浸”到虚拟的场景当中,在虚拟世界中实现人和人的无障碍交流与交互(在2021年8月19号,Facebook推出了一款VR 远程办公App,Horizon Workrooms)。这种形式的实现固然会让人会觉得身临其境、绚丽多彩,可以让人们省去很多在当前是必须的空间移动,从而节省大众的时间且减碳,能进一步提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效率。但是这些依然只是人和人、现实世界对虚拟世界的链接交互而已。固然,当前互联网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交互方式,从未来看来一定很是原始和初级的。但是这种手段和工具上的“形变”就是元宇宙吗?
 
JPM的研究指出元宇宙有两大核心特点:
 
1. 连接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
 
2. 允许人们在其中进行社会和经济活动;
 
可以说扎克伯格对元宇宙愿景的描述重点放在了第一点。而对于第二点,他也有表达,但是就相对简单多了:支持社区中的加密数字货币和NFT项目——还需要新的治理形式。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帮助建立生态系统,让更多的人在未来有利害关系,不仅能作为消费者受益,也能作为创造者受益。可以说,这种描述是不咸不淡的,完全没有给出实现路径和实现方法。而我们认为第二点才是元宇宙的“神”,没有更合理的公平分配模式,要这“元宇宙”有何用?
 
“形”重要吗?也很重要。70,80出生的朋友们也许知道曾经有一款游戏—《mud》,在IT技术还不太发达的时候,众多早期的互联网用户对这种基于文字和简单图片的交互式游戏也是乐此不疲的。而当更高级的图形、3D,各种唯美逼真的游戏诞生以后,这种古老的游戏就再也没人玩了。但是,《mud》就不是游戏了吗?所以问题来了:如果以当前简陋的呈现和连接技术是否可以搭建起大众所需要的“元宇宙”?
 
02
 
元宇宙的“神”是建立合理的经济生态
如同《mud》游戏一样,没有炫酷的游戏画面和CG以及3D动画的呈现,我们依然可以热火朝天的玩文字、简图游戏,因为有游戏的乐趣在其中。而等技术发展了以后,再迭代升级了游戏的呈现和沉浸,提升了用户对游戏的体验和感官刺激后,《mud》那种曾经简单、粗犷的玩法和操作方式就只能作为追忆了。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我们且不说投入成本。AR/VR设备的使用对人的生理感受就很不友好,全息投影在目前也还是实验室的演示产物。但是如果我们能把基于区块链的价值分配和价值循环构建在元宇宙中,这样依然会对大众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比如《Roblox》。《Roblox》是一款游戏平台,兼容了虚拟世界、休闲游戏和用户自创内容的游戏,游戏中大多数的作品都是用户自行建立的。从FPS、RPG到竞速、解谜,以及由玩家操控的这些圆柱和方块形状组成的小人大部分是由游戏玩家来参与实现完成的。坦率而言,《Roblox》仅从画面和呈现上看就是游戏业的退步。但是《Roblox》是一个游戏平台,开放给用户进行游戏的自我创作和发布,并设计了Robux(类似Q币,与美元是固定汇率)作为内部流通的代币。游戏用户在某个游戏中所购买的道具也都是用Robux进行结算,游戏的创造者也是获得Robux,支持用户兑换回美元然后提现。因此,游戏创作者是可以在《Roblox》上获得价值实现。而且近期Roblox计划支持NFT,就是游戏玩家的游戏道具、建筑等可以实现NFT的交易转让,这就让游戏的玩家也有了价值变现的通道。不仅能玩游戏,还能从玩游戏中获得收入。《Roblox》就自然比其它仅仅只是满足玩家娱乐和感观刺激的游戏对于游戏玩家就更有吸引力。
 
但是,《Roblox》的经济模型就完美吗?虽然它比暴风、比腾讯游戏在商业模式上更进了一步。但是在元宇宙的拥趸面前,我们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Roblox》首先是一个游戏共享平台,在这一层上并不比淘宝、Uber、Airbnb在共享模式上进步了什么,但是在游戏之中加入了NFT、使用了区块链技术实现了道具的唯一化和资产化,这对于玩家们就有吸引力了。游戏不仅仅是游戏!但是更为深度的价值共享我们认为是:Roblox这个游戏元宇宙应该是Roblox的搭建者以及游戏创作者、游戏玩家等,当然还有资本共同努力打造的价值复合体。Roblox的400亿美元市值也应该属于这些参与建设者所共有,如果用这种理念和逻辑来实现“元宇宙”的价值体系分配,那么这样的“元宇宙”对参与者的吸引力将会有多大?!能想象的出来吗?如果用这种方式来构建新的商业体系、物流运营组织体系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光景?
 
03
 
元宇宙的经济生态体系与价值之锚
在广义上,任何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游戏甚至一个公司都可以是广义概念上的“元宇宙”。因为它们都是大家所虚构的故事,让“人”可以部分的沉浸在其中。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人自身在某个时刻或者时间段进入了其中。而当前“元宇宙”的概念应该回归到狭义之上,不能仅仅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空间(否则,就仅仅只是一部电影或是游戏而已),而更应该是一个可以进行共创、共建、共享的价值利益空间。这个空间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1. “平等共建”。在传统的公司制的故事空间中,给予了“领头人”以太多的权力和期待,也赋予了过于强大的利益分配权力。而在元宇宙中,理论上应该是所有人都是在既定的、公开业务规则下进行共建和同步获得对应的价值分配。如:比特币是基于“算力”而获得新账簿的生成权,从而同步获得Token的激励。在这种规则下,任何人不可多拿、更无法白拿。但是在传统的公司值的故事下却不是这样的。资本和权力可以持续的寄生,大股东和少数人可以挪用、甚至强占和牺牲多数人的利益。
 
2. 贡献的价值不可剥夺和不可侵犯。所有基于区块链分布式存储和不可篡改是元宇宙在技术上的基本要求。同样元宇宙的价值凭证不可以像传统股权和货币那样由少数人就能决定是否增发,也无从、没法在未经持有人的允许和操作下就能进行价值转移。
 
3. 对于大众没有进入门槛,虽然可能有设备的要求。这不同于当前的“公司”,“公司”的进入是有人为的筛选,而元宇宙没有。比如比特币体系,只要自己投入“挖矿”设备或者购入比特币即算进入。而根据扎克伯格的描述,未来元宇宙的进入肯定会有VR/AR或全息投影等接入装备的要求。
 
4. 进退自由以及风险自担。元宇宙是一个共建、共享的虚拟组织,是所有参与建设者的空间。对于大众参与者应该没有进入门槛,也没有退出门槛。因为所有人都是按照“规则进行价值共建”,在元宇宙中不会存在有人多拿、白拿。所以,在元宇宙中对于损益的承担也应该由参与者自己负责。
 
5. 去中心化的自治模式(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在未来的元宇宙中,不应存在单一的权力和利益中心,在这一点上和当前的“公司”全然不同。即使在元宇宙的初建和启动之时会存在“奇点”,但是在元宇宙运行起来之后,整个空间组织都应该是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即使后续需要进行规则变更,也应由社区的自治体系来完成。
 
因此,我们认为传统公司制下的大企业是无法实现“狭义上的元宇宙”,虽然他们能徒有其表的建设出类似于电影和科幻作品中元宇宙的形态,但是离体系共建、价值共享的狭义元宇宙会相距甚远,因为元宇宙的价值空间必须有锚。当然比特币其实是没有锚的,只有参与者的信仰,前赴后继的信众参与了其中才形成了比特币的价值。但是由于比特币的不可增发,以及创始人或创始团队没有将早期因为信息不对称所获得的比特币投放市场。所以比特币就是一个完全开放、去中心化的元宇宙空间。但是在一个现实的商业元宇宙结构当中,则必须要有价值的锚定对象。而现实中最好的锚定对象就是传统组织实体的市场价值——“传统公司制”下就是代表公司价值的“股权”。而当前存量的传统大公司的股权则是牢牢的控制在少数人的手中。让他们拿出来作为元宇宙的价值之锚,这无疑是“割肉”!因此,对于当前成型的大公司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真正的元宇宙或者狭义上的元宇宙一定是独立生长出来的,无法从当前的大公司身上伴生而出。
 
04
 
物流元宇宙
未来无论如何发展,虚拟技术如何的改造现实世界。只要人还需要物质,无论是食物、还是衣服,至少接入虚拟世界的VR头盔眼镜等依然是需要能承载“原子物质”移动的物流来实现物质的“空间转移”,从生产制造方转移到需求方手中。所以在未来的世界中,无论虚拟的世界如何发达,现实之中的物流体系依然是不可或缺。而如果从AR/VR的接入以及数字技术出发,则“物流元宇宙”就应该实现物流的全部数字化和接入操作。
 
首当其冲的应该是物流的全数字化,实现物流的全景实时数字孪生。将物流运营的基础设施(各仓库、场站、码头、园区、站点以及路线和车辆)、设备以及人和运营操作等进行全景实时的数字化复刻和孪生,通过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为现实的物流世界打造一个全景实时、数字孪生的虚拟结构体系。然后用人工智能技术、AR/VR与之形成链接和接入的接口,构造物流的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完全接入和全方位的呈现。在数字孪生的基础之上、仿真引擎、数智AI、硬件载体以及协同开放的生态体系将会在物流产业上展开,技术与物流产业的深入结合将会大大推动行业的革新。
 
如此以来,物流的规划和设计就将会如同游戏一样。无论是仓库/场站里面的分区、摆放,还是业务节点的内部运营操作,或者物流配送的路由规划以及设计都将变得轻松和容易。物流产品的设计、仓库设计以及各种物流方案的规划设计,就可以实现更加精准地模拟和呈现实现客户的具体需求,为客户提供打通数据到营销到操作的全路径,为客户提供更加优化的解决方案。同时,所有的风险管控都不再是以“人的预估”为准,而是以物流元宇宙中的数字计算为依据。因此也就不会发生“因为过载而导致鄂东长江公路大桥的匝道侧翻”的恶性事故。而基于全景实时的物流数字孪生,更是可以以更为精细化的数字运算将每一个包裹、每一票物流业务以及每一步操作都能进行精确的运算和模拟,从而使得物流操作可以更加精准,管理和操作人员可以掌控的更加全面和彻底。这对于全球供应链而言也就能做到“分秒级”的衔接。而在物流元宇宙中,物流用户不仅可以看到包裹的轨迹信息,甚至可以以“操作人”的视角在AR/VR中体验物流的运营操作,而各种基于物流信息不对称的欺诈在物流元宇宙中都将会无所遁形。
 
其次就是物流操作设备智能化与无人化。在物流元宇宙的数字孪生中,AI也将会遍布物流的各个环节,全面实现物流运营的智能化和无人化。如:在物流转运环节,AI智能驾驶将会代替司机进行驾驶操作;在末端无人配送(无人机、无人车)将代替有人配送;在分拨分拣环节中智能设备将完全取代当前半自动化的分拣设备;在仓库,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设备代替人进行分拣分拨;而在码头港口其实已经实现了无人化。未来AI机器人会取代人其实已经不是幻想了。在很多的商业场景上,已经对人类露出了端倪,不要低估了未来5-10年的发展。只不过,在当前这些AI设备还没有人物的具象化。不像万科的“崔筱盼”,用了一个鲜明的“数字人”形象将万科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催收算法给拟人化了,让大众看的更真实和形象,更有视觉冲击力和思维意识的震撼力。而当前实际应用,我们有很多在用的AI其实也都可以被虚拟化和具象化。
 
所以,AR/VR最主要的价值是使得我们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无论是虚拟数字人呈现AI算法,还是用AR/VR打破时空限制,使得身处大洋两端的人可以“共处一室”商议合作。这些在当前的“元宇宙”中已经在逐步成为基础配置。当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当前AI也还不是万能的。在AI还不完全成熟的状态下,AR/VR、5G也许可以成为过度解决方案。AR/VR可以实现物流设备的远程操控,从而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大型无人机的自主航行也许可以让有人的AR远程操控作为进阶之法;完全的无人自动驾驶可能很难,但是有人的远程AR驾驶也许容易实现;物流分拨中心以及仓库分拣线,还有月台的装车、卸车以及港口码头等也都可以用AR/VR的方式、借用游戏的方法将场景虚拟化,实现远程操作。尤其是在危险品物流的应用场景中,用AR/VR取代人的现场操作将大大降低人的安全风险。总之,通过实现业务场景的增强现实以及虚拟化的操作可以解放人的繁重劳动,维护人的生命安全。
 
不过,这些对于具体的物流业务操作场景采用AR/VR以及AI的技术,实现了虚拟对实现的全景模拟和数字孪生就是“物流元宇宙”的全部了?不,我们不这么认为,估计这也不会是众多读者心目中的“物流元宇宙”。如果仅仅只是这样,这就是物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来减少用工数量、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的手段而已。AR/VR的虚拟形象仅业务运营的锦上添花的呈现。当然,也可以对物流运营置入NFT的概念,那么应该如何操作呢?同质化的物流操作设备是无法NFT的。而物流业务的操作节点(站点、仓库、分拨枢纽、园区以及港口码头等)用NFT表示又显得不伦不类,因为物流操作节点并非是非同质化实物,一个节点是由若干的业务要素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有价值的物流作业实体,并且物流运作本身也是一定要成网、协同合作才能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
 
因此,把物流运作构建在一个“虚拟的合作体系”中,让所有参与这个协作体系的人拥有唯一身份,但是每个身份可以选择和承担多个角色,把他们的日常作业以及作业所产生的价值贡献通过数字化的方法进行孪生和如实记录,从而对每一个物流人形成合理、完整的价值记录。这样我们就不用纠结和在乎物流参与建设者用什么样的接入方式接入物流业务来进行操作了,他们可以主动选择和制备自己认为最合理和最趁手的工具进行生产活动。而物流元宇宙只需要关心他们在其中进行了那些物流活动和价值创造即可,并对他们的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在元宇宙中形成不可剥夺和不可篡改的数字化记录。因此在这样的虚拟合作空间体系当中,用什么样的接入方式就都不是问题的关键。而且在这种方式下,各个物流资源节点的价值也就都将被数字化。因此,在未来的物流元宇宙中,理论上可以根据物流节点的数字价值进行交易转让。它将可以直接决定现实体系中节点的所有权,因为现实节点和物流元宇宙中的虚拟节点是数字孪生的映射关系。
 
如此以来,众多的社会物流资源就能在统一操作和价值分配规则下进行运营的聚合,从而可以形成覆盖全国、甚至全球的物流网络。当然这也一定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在各个垂直的物流领域,以及不同的地域会有思想意识领先者会发起建设自己的物流元宇宙,从而在行业当中形成若干个物流元宇宙。众多的物流资源和物流人会根据他们自己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参与不同物流元宇宙进行分工合作。根据各自的物流元宇宙中所提供的规则合约以及价值分配制度进行物流网络的搭建和以及执行对应的物流业务操作。在物流元宇宙相互之间的竞争中,规则更为公平和合理的物流元宇宙则会慢慢胜出,逐步会形成更大规模和更大范围的物流协作体系。唯有这种形态的改变,对于物流行业才会有质的变化。“内卷”才不会发生在物流人和物流企业之间,而是发生在物流元宇宙之间。
 
当众多的物流资源融入在一个网络组织结构体系中,基于全景数字孪生的物流元宇宙就能在更高维度采用优化算法从而做出更高阶的业务优化,为社会节约更多的资源、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活动和浪费。同样,在更大规模的物流运营体系中,供应链的链接体系将呈现一体化的透明结构,这样对于避免和减轻供应链的“牛鞭效应”将更有帮助,同样对于物流操作的标准容器的回收和循环复用也将更具优势。
 
总之,在物流元宇宙中,AI、VR/AR等高科技的接入呈现是生产力对于传统物流产业的赋能和变革。而通过元宇宙把物流给数字化了,且进行彻底的价值数字化,则可以把物流行业的博弈、行业内卷,通过更为合理的方法和体系把众多资源统一在一个共同的利益目标下进行协同合作,而这将是更有社会价值的方法体系,这才是真正的物流元宇宙。
 
05
 
为什么需要物流元宇宙
因为元宇宙是年轻人在现实世界“躺平”之外的一个可选项。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疯狂内卷之下,年轻人可以选择在自己构建的“元宇宙”中进行价值创造和价值合理分配,而不用完全受限于现实世界的资源约束和制度拘束,所以元宇宙是破局社会“内卷”的可行性尝试。
 
在当前社会的各个行业中,企业在相互内卷;而员工在企业中相互内卷。如:去年发生的在快递物流行业的“价格战”,使得相关各方苦不堪言,发起竞争的相关企业,参与竞争的末端网点公司,以及被迫入局的末端快递员等,都在这场“价格战”受伤严重。最终在末端快递员的挣扎和呐喊中,价格战于今年下半年暂告一段落。结局就是:排位在末端的快递物流公司从此被挤出了快递江湖,而末端快递员在政府的强势介入之下,也是获得了一定的企业承诺保障。但是只要是在“金字塔型”的社会协作结构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内卷,底层员工就会不可避免的作为 “最终代价的承担者”。还有去年的社区团购,最后“卷”的也是一地鸡毛。企业、员工、供应商,物流服务商都是受伤严重,而最受伤的依然还是各个公司的员工,而这些“员工”又组合成了社会……。
 
“元宇宙”是在公开规则下进行社会活动和经济分配的新的生态体系,所有参与者在合约所定义的规则体系下都是平等、自由的。如果参与建设者对于某个“元宇宙”的规则和生态体系并不满意,则可以选择推出或者迁徙,可以便捷的从一个“元宇宙”空间迁移到另一个“元宇宙”空间再进行建设,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一个可以佐证的案例就是发生在加盟快递物流领域:中通为什么能后来者居上?如果把这些加盟快递物流公司类比为早期的“物流元宇宙”,“中通物流元宇宙”在对于加盟商的利益规则设计和实现上相对其它几个“物流元宇宙”更加合理和公平,因此就能获得更多的加盟商来加入建设。从而能为中通快速构建起更大规模的产能,这样就能承载更大规模的业务量。于是中通就从建立最晚,但是发展最快,产能最大,网络最广。从而快速的走向全国,从而成为全球业务量最大的快递物流公司。无它,在四个加盟快递“物流元宇宙”中,中通的业务规则相对其它的,要公平、合理一点。当然,这也有赖于创始人的人格和命运造化。
 
那么,未来如果能构建出下一代(狭义上)的“物流元宇宙”是更加公平、合理的,则传统公司模式下的物流公司将会面临巨大的考验。因为一旦有更加合理的新的元宇宙体系被构建出来,则旧的元宇宙就会逐步被参与者遗弃而慢慢坍缩废弃。这就是“元宇宙之间的内卷”。所以,未来的竞争应该是发生在“元宇宙”与“元宇宙”之间的规则公平和合理性的竞争,而不是个体和个体的之间竞争。“解放人”才是元宇宙的真正价值,解放物流人才是物流元宇宙的使命!
 
因此,“元宇宙”是和“传统公司”完全不一样的理念玩法。传统的公司认为是少数人和资本所创立的公司,因此公司的所有权以及基于所有权之上的利益分配权都应该属于少数股东的。而在元宇宙的概念下,元宇宙是所有参与者共同建设的,因此所有权也应该是属于全体参与建设贡献者的,利益分配权也与之相关。所以在物流元宇宙的理念下,未来几百万的末端快递员、几千万的司机不仅是物流元宇宙建设的核心力量,同时也应是参与物流元宇宙的受益群体。那么如何把物流元宇宙的发起团队、各地的加盟商以及站点小老板们,当然还有资本和广大基层的物流操作人员按照各自的贡献价值进行合理的定义和实现就是物流元宇宙所要实现的关键。如果能实现了这些,还要在乎用什么方法接入么?!
 
06
 
美国更需要物流元宇宙
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以及美国决策者的频繁决策失误,最终引发了全球供应链的“牛鞭效应”,让美国甚至全球尝到了类似经济危机的苦果。一方面超市货架空空如也,市场萧条;另一方面港口集装箱堆积如山,货轮在港口排大队。而作为供应方的中国这边因受限于美国港口的梗阻,无论是集装箱、还是舱位都高度紧张,这对于中国出口商们影响巨大,产业链往后延展就是几百万的出口生产商们以及他们的员工。而根源就是美国港口的吞吐能力太差,且缺乏弹性!而产生这个结果的具体原因就是:
 
1. 美国港口的基础设施升级缓慢,投入的基建设施以及自动化、无人化技术设备不足。而这是因为码头工会的反对,反对的理由是: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投入会减少码头工人的就业,影响了工人的就业岗位,同时也会降低工会的收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会削弱码头工会的政治影响力。
 
2. 在新冠疫情之下,因病毒的感染而导致每天能出勤干活的码头工人和卡车司机会因病缺勤严重,这是发生“牛鞭效应”的根源。而同样因为疫情,美国的补贴政策过猛,疫情补贴使得民众即使在不工作的状态下也能过得衣食无忧。于是这就进一步降低了工人们的干活意愿,毕竟全社会都还没有到思想意识高度发达的状态,愿意为了社会去主动付出而干活。
 
3. 美国无法动用国家机器进行疏堵。出动美国国民警卫队快速的将港口堵塞的集装箱进行转运是一个肉眼可见的“治标”的方法。但是首先工会反对国家机器抢夺工人的饭碗,降低了工会的影响力。其次,这种治标的方法依然会产生二次堵塞。虽然用加班的方法可以让码头工人、卡车司机来进行疏堵,但是这就需要产业链的上下游必须同时加班合作才会有效果,否则供应链的前后资源需求的相互嵌套影响依然会陷入在某个环节无法推动而阻碍整体环节的顺畅运行。
 
因此,美国此次的港口堵塞危机其实是一整套供应链的运行机制在疫情的影响下,内部博弈矛盾激化后的结果呈现。“治标”,在美国制度的约束下显然是无从下手。而治本,就需要把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统一到同一个目标收益上,这个目标应该就是:“如何能让集装箱高效的从货轮上转移到港口,再从港口快速分发到各个经销商、零售商的仓库,然后再把空集装箱转运回港口,最后由其它货轮带回发货地”。因此,各相关利益方应该把利益都瞄准定位到“集装箱的高效吞吐上”。而这就是需要用“元宇宙”的思想理念为美国的港口集装箱的运营建设新的利益规则体系来实现。无论是港口的股东方,还是码头工人,司机以及工会等,都需要在这一个目标方向进行利益规则的重新设计和制度构建。而且最终要把这些要素所聚合在一起的市值溢价都能分给这些参与的要素贡献方,激励这些相关各要素单位为了商品、为了集装箱、为了物流的高效运行而共同努力,而不是各自为了自己的“小九九”盘算和博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解决美国港口供应链体系的博弈问题:码头工会看似代表了工人的利益在与港口的资方进行博弈,以追求眼前可见的利益最大化;而码头工人则在日常操作中“摸鱼、划水”;资方则对政府哭穷、哭难,以求获得政府的补贴和援助,但是政府的税源又来自于何处?……这一切,最终到底耗费的是谁?!
 
其实诸如此的恶性循环在古今中外全球皆然,这也是博弈经济的常态。组织体系的各利益相关方都是为了自身利益在组织结构中相互博弈,而不顾共同的利益目标,最终只能是组织体系的整体崩塌。很多死掉的企业其实都是如此,而这唯有“元宇宙”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