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陈晓卿演讲稿:舌尖上的好奇心
开讲啦陈晓卿演讲稿:舌尖上的好奇心
小撒是我们的老同事,我们一直在一起,已经十年多了。后来,我怀疑他把我拉到这来是为了衬托他长得很帅。其实我是一个特别不会说话的人,笨嘴拙腮,到这来,真是有点特别特别的为难。如果我说得不好的话,我希望大家能够原谅。
我是一个做纪录片的人,我特别不喜欢一个做纪录片的人说我其实是要告诉你什么,纪录片是大家能看到什么,实际上理解的那个东西就是这个纪录片要说的。根本不需要理这个导演,自己心里想的是什么。流露到最浅表层面的,恰恰是纪录片最有魅力的地方,这个可能也是《舌尖上的中国》吸引大家的地方。我也看到了一些网上的吐槽说,舌尖2现在老说人,不说吃的,不好玩。还是希望像舌尖1一样有更多的食物的东西在里面,但是我们为什么会触碰到一些社会层面的内容?或者说是社会热点问题?不是说我们愿意去触碰,而是你在拍摄食物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就会发现。第一次调研回来,45天,大家给我报的选题,凡是农村的食物,它的主人公都是老人,我只要问家里的孩子哪去了?进城务工去了嘛。那孩子的孩子呢?孙子呢?老人们带着。作为一个纪录片人,你觉得你不把它记录下来,你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舌尖上的中国》我们希望大家看到美好的食物,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但是我们同时希望大家通过这些食物,能够更多的认识到今天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中国人如何纠结于传统,又如何惊慌失措地面对着今天的发展。
那么真正产生《舌尖上的中国》的这个想法是我已经在电视台工作了十几年,2010年底,我和蔡澜老师和沈宏非老师做了一期演播室节目,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有一个想法,想拍一个美食的纪录片,就真正属于美食的,而不是说给大家介绍吃的,哪儿有好吃的,这么简单的纪录片,他们也都很开心。但是真正实现这个想法,是中央电视台的纪录频道成立之后,因为在此之前,他们把钱都给撒贝宁买服装了,就没有钱去拍纪录片。之所以有《舌尖上的中国》可能跟我从小到大一直对美食的那种不停的好奇心有关联。我读大学,在旁边的北京广播学院,每次回家我就不想回来,寒暑假都不想回来,因为想想学校的食堂,我就不想回来了。不过现在我听说广院的食堂,咱们有广院的学生吗?你看有很多,食堂已经非常非常好了。还拍过一部纪录片叫《不是所有的肉饼都叫广院肉饼》,好像是这样的。看着也非常非常诱人。我们读书的时候,还没有那么丰富,不管是哪的吃的,我都特别特别地喜欢。别人觉得不能吃的,我也都能吃。我的一生一直在寻找,寻找别人可以吃,我吃不了的东西,但是现在还没有结果。我记得有一年,我和中央电视台第一代播音员李娟老师去西双版纳,第一次吃撒撇,撒撇是云南的一种特别美好的食物,它是牛反刍出来的胃液,拌的蚂蚁这个菜,勺子一挑,会拉一个很长的黏液出来,然后拌了很多的糖,当地的朋友也特别地热情,要是最好的朋友,才会有这样的待遇。就是说他要?一勺之后,自己先吞掉半勺,然后把剩下的半勺给你,才表示我们之间的关系很亲密,我非常欣然地就把剩下的半勺吃下去了。有点苦,但是很奇妙的一种味道。但是我还在品味的时候,李老师已经在旁边不行了,她看着已经都不行了。我说这个的意思就是说我对一切都能充满好奇。这个可能是我想说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奇心。
第二件事呢,我想介绍一下我的职业,纪录片是什么呢?是三千米障碍或者是马拉松,它是一个特别费力,特别劳其心骨的一个工作。我本来想说饿其体肤,作为一个拍摄《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我实在是说不出口,其实我们吃的还是比较多的。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那个扣三丝,本帮菜里面有一个刀工菜,扣三丝。扣三丝本身就是本帮菜里边一个非常考究功夫的菜,这道菜平时做需要4个小时,三到四个小时。实际上蒸只需要半个小时,完成它的刀工,需要这么长时间。那我们拍用了多长时间呢?是27个小时。用27个小时拍一道菜,这个可能就是我们的工作。这个是一个不达到我们需要的目的,不把这种口水,自己口水拍出来,导演们是不会停止自己的工作的。我举这样的例子,实际上是说可能我们在拍摄过程当中实际上是耗费了非常非常大的精力。那么包括我们大家看到的,可能是一个6分钟短的故事,比方说有一对采蜂蜜的夫妻,他们捣鼓了一点四川菜,这个长度大概是6分钟。但是我们拍摄,拍摄了多长时间呢?拍摄两次,调研三次,其中跟着他们转场,最长的一次,两千公里,40个小时,导演自己是摄影师,他在什么地方呢?车厢里边是没有他的座位的,他是在蜜蜂的蜂箱上,在蜂箱上,就是在敞篷卡车的顶上,身上被蜜蜂蛰得,眼睛也蛰肿了,我可能说得不是特别形象,我们可以来看一段视频。
我想在座的有很多学影视专业的同学,有多少人希望将来自己做一个,或者说有可能,或者有心愿,将来从事纪录片的行业,请举一下手,你看,看了这个都吓坏了吧,就没几个了,还是有几个的。在他的片子里,曾经有过这样的段落,养蜂人的妻子回忆当()年自己订婚的时候,说养蜂人告诉她,养蜂就像旅游,又好耍,又浪漫,其实风餐露宿,辛苦得很。纪录片说起来像搞艺术的,看起来很美好,其实风餐露宿,辛苦得很,这是我给大家的一个忠告。
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可能很多地方打动了大家,那可能是我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积累我把它都掏出来了,给大家来看,那么对于一个对美食没有感觉,或者说之前没有研究过美食的人来说,他可能所有的都要从头做起,我们做纪录片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最辛苦的一件事情叫调研,大家看到的《舌尖上的中国》可能每集只有五十分钟,那么可能我们每一集的平均调研时间都是一百多天。所以我有一个好朋友叫老六,他说过叫“聪明人总要下笨功夫”,就是聪明人,大家都是聪明人,谁舍得下笨功夫,谁才能取得。
我希望大家听了这个演讲,或者说关注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之后,能做到两点,一点是希望大家看了《舌尖上的中国》后,能够立刻回去给自己最爱的人做一顿饭,我们的心愿就完成了,这是一。第二,我我自己的感受,我特别羡慕大家,我看大家这么年轻,我真是特别特别地羡慕,我希望大家如果今天听到我说的,有什么收获的话,我希望大家能够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被任何站在这个台上的人蛊惑,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说的。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