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牛逼的梦想也抵不住傻逼似的坚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小鱼资料库 > 模板 > 范本 > 正文

关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八篇】

来源: 编辑: 时间:2023-11-28

【www.xiaoyuzl.com--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报告主要是侧重员工日常工作总结报告,如出差、检查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八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1

  一、要有针对性

  首先是要针对汇报的主题和目的开展材料收集。其次是要弄清楚上级领导最重视什么、最想听什么,围绕这个汇报才能激发领导兴趣。第三是要了解上级领导的思维特点和语言风格,让汇报思路与语言贴近领导。第四是要按汇报人的提纲要求和语言特点撰写材料,便于领导用适合其风格的语言把想说的舒畅地表达出来。

  二、要语言简洁

  首先是政策理论要运用到“点”上。工作汇报中不可避免地会提到一些指导思想和原则方针,但不能在汇报中把从马列主义到科学发展观和一系列政策一一罗列、纷沓而至,造成听者的听觉和视觉疲劳。运用政策理论时,要用到“点”上,要注意工作的条件、范围和性质,注意运用对解决特定问题和具体事项有指导意义的政策理论。其次是尽量少用或不用概词概数。涉及到具体事项和对象的性质、数量时,应尽量少用“部分”、“有的”、“一定范围”、“某种程度”、“另一角度”等概词,绝对不用“据说”、“有人反映”、“几分之几”等不确定性词语。第三是要言之有物。不能光有“领导重视”,而无加强领导的具体措施;只有“开拓创新”,而无新思路、新措施;仅有“深入细致”,而无“深”、“细”的具体展现;也不能尽是一些没有触及工作实质和具体问题的空话、套话、虚话和领导言论。而且要多用短句,能短则短,语言要干脆有力,上口顺耳。切忌为了对仗工整,人为造词,生硬地加词少字。

  三、要写出高度

  汇报材料是一个总结、提高、升华的过程,必须写出高度。要在工作、事例的阐述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见解,脱离了具体工作的思想表达,容易造成对听众的说教氛围。具体来说,就是要突出工作亮点,挖掘个性东西,并分析透彻。要从具体工作入手,抓住本质,防止表面化的材料堆砌。要向上级提出有见解的建议,上级听汇报的目的,除了解下级工作开展情况外,同时也要为其改进自身工作、更好地指导下级工作汲取经验,因此汇报时要提出对本级和上级工作都要有指导意义的建议,才能让领导有所悟、有所得。

  四、要结构清晰

  汇报材料一般包括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成效、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今后的工作打算等内容。整个材料如何布局,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强调什么、简约什么,要根据汇报的时间要求和领导意图来合理安排,在各个部分的文字数量上要有相对准确的把握,做到线条单一,层次清晰。谈成绩时要充分,让领导一听就能兴奋起来。说问题时要直接了当,敢于触及矛盾焦点,但个案性的、短期性的问题应少提,避免大小问题一起罗列影响成绩展示效果。汇报打算时,涉及全局性的工作,要提出一些原则性、方向性、思想性的东西;涉及具体问题时,要拿出一些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工作措施。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2

  档案工作十分重要,镇党委、政府长期把这一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档案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在县档案局的领导和指导下,通过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注重宣传培训。

  为了适应新时期档案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我镇档案工作,我镇在年初就把档案工作列入党建目标考核,列入全镇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准备用1—2年时间,以管理为抓手,以培训为重点,逐步规范镇综合档案室的管理,延伸基层档案的管理。一是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落实了新增档案室2间,面积36平方米,投资3000余元,新增制档案柜24个。二是加大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努力推进全镇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的稳步发展。年中,我镇党政办狠抓了《档案法》、《四川省〈档案法〉实施办法》(修订)、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试行)》等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宣传,提高了干部对做好抓实档案管理的思想认识。三是狠抓了档案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今年,党政办实施组织了村、社区文书和单位及部门文秘人员的档案业务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重点系统地讲解了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的内容、要求;归档文件整理原则、要求及方法;结合我镇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创建情况实际,对今年全镇新农村建设档案规范化工作进行了安排。高度重视,狠抓宣传,注重教育,开展培训,安排部署,加大投入,为我镇档案工作逐步规范化提供了保障。

  二、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工作。

  为使我镇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我镇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和完善了档案管理的制度。制定了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档案保管、档案查(借)阅制度、档案鉴定销毁等制度,为档案工作进入科学规范的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档案工作的各项制度,保证了我镇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一是落实专人加强对归档文件材料的保管力度,由档案人员统一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擅自挪用、传阅和私存。二是做到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档案业务知识培训。三是档案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文件的收、发工作,坚持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保证归档文件材料完整、准确、系统。四是做好档案的统计、利用工作,对各类档案库存、接收、利用等进行准确统计;积极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严格按照保密法和档案法管理档案,保证档案的安全和利用。五是完善机构,健全制度,增强责任,强化管理,加以利用,真正发挥了我镇档案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为全镇各项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的作用。

  三、认真收集,做好组卷归档。

  1、档案资料的收集。年初,针对各办公室资料的零乱情况,采取了“统一收集,集中整理”的办法。经过前期的不懈努力,整理出20__年的文书档案永久8盒,278件;30年27盒,433件;10年26盒,235件;锦旗1面;证书1本;奖牌9块。接收了20_年退耕还林档案共计193盒。

  2、档案资料的整理。对各办公室的资料进行鉴别,对不符合归档的资料,进行销毁处理。对资料进行装订、编卷类目录。负责档案资料的接待利用工作。共接待利用者28人次,提供档案资料50余件(盒)次。

  3、档案资料保管保护。负责对镇综合档案室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不定期对其数量和保管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填写登记簿;对档案室内资料进行除尘,不定期打扫档案室的卫生,并进行安全检查,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四、存在问题。

  1、部分人员对档案工作意识认识不到位。

  2、基础设施差,经费紧缺,档案室的消防安全设施等达不到上级部门对档案室管理的要求。经济制约,致使我镇的档案管理工作只能依据传统的方式进行归档。

  3、档案资料收集不齐全。有办公室形成的文件材料,各自存放的现象。部门及个人,不按时上交所持有的档案资料,这对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等造成了相当的困难

  4、我镇一直以来没有专业档案员,而由办公室主人兼任,村官借调协助档案收集、整理,所掌握的档案知识不够,平时工作又比较繁忙,致使档案素质质量不高。

  五、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大《档案法》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树立“依法治档”的意识,把档案法制化建设抓好做实。

  2、把档案工作列入党政考核的目标责任,严格考核,奖惩兑现,认真落实。

  3、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好档案,积极对档案信息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使之真正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加强自身档案知识修养,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市、县档案局组织的培训,认真学习有关档案方面的知识,勇于创新,注重工作实效。

  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全文

  一、确立读书立人的理念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重视读书的民族,必将是一个大有希望的民族;而一个重视读书的个人,必定是一个富有理想的人。可见,读书对于人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学校教育不只是师生口口相传的单纯知识的传递,它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从阅读中获取知识,获取做人的经验——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用。因此确立读书立人的理念应当是学校教育首要的教育理念。

  1、宣传倡导。

  阅读教学搞好了,学生的知识基础稳固了,理解能力提高了,人生态度端正了,生活意志坚定了,综合素质提升了,何愁成绩不提高呢?不仅要学生读好书,教师自己更要读好书,教师要以自己的阅读引领学生的阅读,以自己的素质提升学生的素质。老师们必须对此有充分的认识,阅读才能顺利稳步进行。我校已经制定并通过了“蓓蕾读书”工程活动方案及计划,并研讨了“蓓蕾读书”工程活动开展的一些方法,解决了一部分图书不足的问题。老师们基本形成了共识: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最有效的办法是广泛阅读;阅读势在必行!

  2、活动引导。

  我们在本校开展了读书研讨会,所有语文教师参加并研讨,研讨如何上读书课。同时,学校要求教师阅读一定量的书籍,并作好笔记,观念确立好以后,下一步就是如何落实读书活动。

  二、制定阅读制度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为此,制定出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活动计划、制度。制度规定,教师每天至少半小时用来读书报,每月读一期专业杂志,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并撰写读书札记;学生每天阅读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读书摘记不少于2篇;()同时学校的图书、阅览室对学生开放,由于空间的限制,分别安排不同的班级轮流阅读,或由教师借到班级内阅读,对阅读的情况阅览室作好考核记录。每半学期学校对教师和各班学生阅读的情况作总结通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在此制度的约束下,各校师生基本上有了阅读的意识,但要形成习惯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三、开设阅读课程

  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作用曾有过这样的阐述:“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暴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开启“学困生”智慧的钥匙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合格,为了打造学的班集体,学校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每周拿出两节课用于学生阅读,并且规定阅读课任何人不得占用,语文老师不得将其用于自己的教学。做到不备课不上课,精心备课,让学生切切实实读好书,读懂书,从书中受益。阅读课要在语文教师指导下进行,形式灵活,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阅读的形式有学生自由阅读和指导阅读、阅读汇报等四个课型。对阅读课开设情况,我们随机查堂。有了阅读课,所有的学生都能进入书的海洋,自由地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即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有了汲取知识的愿望和历练思维的机会,慢慢地就会逐步形成学习的能力。

  四、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阅读开启学生的心智,阅读精彩学生的人生。为了让阅读之花烂漫于校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阅读展示活动。

  (1)坚持每天推荐一句格言,写在教室黑板两边,每周推荐一首古诗,写在黑板一角,每月推荐一本书,并及时向全校推荐学生优秀习作,让“书香”的声音每天洋溢在校园里,每天下午放学背着古诗走出校门活动。

  (2)加强“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开辟宣传栏、图书角、板报、墙报、手抄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阵地,教室内、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在诗文氛围中,在学校内形成“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的浓厚“书香”氛围。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实践活动。在营造好班级氛围的同时,我们更多的是思考把学生引导阅读道路上来。首先在班级氛围中,开辟的专栏用来展示学生特色、专长而外,通过平时开展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如我们每周必须要进行的就是阅读之星评比。这项活动由班委会统一组织。通过学生的自我推荐、小组内的推荐、然后结合一周来的阅读数量跟读书随笔的质量来评定。其次是每两周一次的围绕阅读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如:美文诵读竞赛、讲故事比赛、读书交流活动、心得传阅活动、主题演说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活动的开展,在班级中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走上阅读之路,从心底里爱上阅读。

  为了有效地开展好小学生“蓓蕾读书工程”,我我们还在全校范围内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开展好阅读知识竞赛,做好读书笔记。开展了讲故事比赛,古诗文比赛比赛,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总体看来,形式还比较单一,仅局限于朗诵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3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9%。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5.5%。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创历史新高。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2%,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发展,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区域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新进展。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1.4%,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增长。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9.1%。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教育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个,惠及近千万家庭。

  ——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85%,及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回顾过去一年,成绩得来殊为不易。我国经济尚处在突发疫情等严重冲击后的恢复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形势又出现很多新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我们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注重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针对性,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宏观政策适应跨周期调节需要,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支持力度,同时考虑为今年应对困难挑战预留政策空间。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范围。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两次全面降准,推动降低贷款利率。有序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稳妥处置重大金融风险事件。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着力解决煤炭电力供应紧张问题。从全年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符合预期,财政赤字率和宏观杠杆率下降,经济增速继续位居世界前列。

  二是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上亿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就业创业,宏观政策延续疫情发生以来行之有效的支持路径和做法。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还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煤电和供热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税费。实践表明,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直接有效的办法,实际上也是“放水养鱼”、涵养税源,2022年以来新增的涉税市场主体去年纳税达到4.76万亿元。加强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港口等运输保障。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信贷投放,继续执行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7.3%,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幅超过40%,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三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加强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继续压减涉企审批手续和办理时限,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推广一批地方改革经验,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加强和创新监管,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公平竞争。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和广州期货交易所。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加大稳外贸稳外资力度,成功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及首届消博会等重大展会。新增4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新举措。

  四是强化创新引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提高间接费用比例,扩大科研自主权。延续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新兴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五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出台新的支持举措,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农业生产,保障农资供应,对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200亿元补贴。推动乡村振兴,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六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七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3700多万学生受益。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额度增加4000元,惠及500多万在校生。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优抚标准。将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人员纳入低保范围,做好困难群众帮扶救助。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把更多常见病、慢性病等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达到60%。严格药品疫苗监管。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加强养老服务。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我国体育健儿在东京奥运会、残奥会上勇创佳绩。经过精心筹备,我们成功举办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也一定能办好刚刚开幕的冬残奥会。

  八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0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15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出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继续开展国务院大督查,深入实施“互联网+督查”。创新城乡基层治理。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化解信访积案。强化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加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集中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去年一些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等灾害,各方面积极开展防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进一步为基层减负。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视频方式出席联合国大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亚欧首脑会议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多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进国际抗疫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局部疫情时有发生。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稳出口难度增大,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关键领域创新支撑能力不强。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较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突出,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现象屡有发生,有的在政策执行中采取“一刀切”、运动式做法。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有的漠视严重侵害群众权益问题、工作严重失职失责。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依然多发。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直面问题挑战,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今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特别是亿万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创业创新的巨大潜能、共克时艰的坚定意志,我们还积累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新的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各方面要围绕贯彻这些重大政策和要求,细化实化具体举措,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

  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增强有效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及时动用储备政策工具,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加强口岸城市疫情防控,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和防范力度,加快新型疫苗和特效药物研发,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更好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搞粗放型发展。坚持实事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着力办好自己的事,尊重发展规律、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善于运用改革创新办法,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要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可用财力明显增加。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今年安排中央本级支出增长3.9%,其中中央部门支出继续负增长。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中央财政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市县的支持,务必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动力。

  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大头,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各级政府必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要带头。加强收支管理,严禁铺张浪费,不得违规新建楼堂馆所,不得搞形象工程,对违反财经纪律、肆意挥霍公款的要严查重处,一定要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各类专项促就业政策要强化优化,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要坚决清理取消。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继续做好能源、重要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打击哄抬物价等行为。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发挥存款保险制度和行业保障基金的作用,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各地也要结合实际,依法出台税费减免等有力措施,使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以稳定市场预期。另一方面,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就业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因增值税税制设计类似于先缴后退的留抵退税制度,今年对留抵税额提前实行大规模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显著加大,以有力提振市场信心。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补助资金直达市县,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资金调度,确保退税减税这项关键性举措落实到位,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

  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优化监管考核,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作用。推进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清理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支持地方对特殊困难行业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收费。要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要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规范商业承兑汇票使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清欠。餐饮、住宿、零售、文化、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

  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促进农民工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加强灵活就业服务,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学历等就业歧视,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增强公共就业服务针对性。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要同步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继续扩大市场准入。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事项,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推出优化不动产登记、车辆检测等便民举措。强化政府监管责任,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责任,防止监管缺位。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提高监管效能。抓紧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法,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弘扬企业家精神,制定涉企政策要多听市场主体意见,尊重市场规律,支持企业家专注创业创新、安心经营发展。

  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透明度。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完善税收征管制度,依法打击偷税骗税。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深化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4

  同志们:

  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镇经济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镇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20-年全镇经济工作,为“十四五”开好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总结20-,工作成绩值得肯定

  (一)突出抓好疫情防控,确保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去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做好信息发布、疫情监测、人员排查、居家隔离、物资保障等工作,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全镇经济稳定。我镇胡家坳村出现两例确诊病例后,镇村两级及各镇直部门立即采取行动,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医救治,对疫情现场进行封锁、消毒,并做好物资供应和群众维稳等工作,确保病毒未传染给第三人。疫情期间,共登记隔离湖北(武汉)返乡人员900余人,境外返乡人员30余人。在确保疫情不扩散的前提下,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通过派驻驻企工作干部,保障企业疫情防控措施到位和正常复工生产,确保全镇经济发展稳定。全年共实现税收811万元,完成生产总值14.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7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16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6158万元,较上年增长5.8%。

  (二)突出抓好脱贫攻坚,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一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20-年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补齐住房、医疗、教育、安全饮水短板。重点排查“五类人群”,开展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清零行动。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扎实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共完成危改33户,发放“雨露计划”教育补助金27万元,小额扶贫信贷共计发放507万元,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1263人,安排公益岗位62个,产业帮扶613户1836人。对全镇因大额医疗支出导致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进行再摸底,实施医疗再救助。坚持落实好“四个不摘”和“四个只增不减”要求,做到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扎实开展“回头看”,切实整改各级督查反馈问题,做到扶贫精准,不留死角。2022年合水桥村顺利通过脱贫攻坚省级考核,全镇1105户、342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三堂街镇获评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二是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全面建成1500吨、500吨污水处理厂,督促全镇18家竹木胶板企业上齐环保设施,完善环保手续,实现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整改处理3家违规排放废水企业,成功办理秸秆焚烧案件1件。全面推进畜禽污染整治,对11个常年存栏千头以上生猪养殖场严格进行粪污干湿分离、雨污分离,督促其他小规模养殖场进行设备整改,对4个万羽鸡场进行干清粪,严禁鸡粪落地。完成省河湖“清四乱”工作,对照疑似问题进行整改处置销号,完成四水河道综合治理生态护坡工程,其中乌旗山段530米,社区段347米。全面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要求,扎实开展资江河道禁捕退捕工作,严厉打击非法电打鱼行为,由执法队牵头,联合农业、交通、交警、派出所等部门成立巡逻队,定期出动夜间巡逻,确保禁捕退捕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三是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全力清收农商行不良贷款,全年共完成清收197.62万元。切实抓好村账镇管财务管理,严格监督和管理各村(社区)财务,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行消赤减债,化解村级债务,全镇16个村(社区)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三)突出抓好三农工作,促推乡村振兴落实落地。我们始终将提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扎实做好“三农”的出发点,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并结合我镇实际,落实落细振兴乡村。一是推进早稻生产。积极响应党中央政策,统一调度生产设备,大力整治耕地抛荒撂荒。投入资金1100万元,完成三堂街、乌旗山、社区、湖莲坪、接龙桥、合水桥、花桥坪7个村(社区)7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年共发展双季稻14000亩,粮食产量达到17600吨。二是发展特色种养殖。全年共种植油菜8000亩,紫云英1800亩,出栏生猪2.8万头、家禽35万羽。完成规划和建设笋竹两用林基地1100亩,竹笋总产量达6万吨,新成立竹笋合作社5家。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特色水产养殖达1500亩。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公里,危桥改造1座,除险加固水库山塘29座。王母村、晚谷村农饮水工程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龙牙坪村农饮水提质改造工程已竣工,胡家坳村、三堂街村、九峰村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已完成竣工验收。

  (四)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城镇发展稳步推进。一是重视招商引资促发展。镇党委、政府以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为基础,推进“湖南省文明乡镇”创建,着力发展“小城镇+文化旅游”的特色产业。通过新定三堂街镇招商引资项目计划,重新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着重包装了文化旅游、水岸湿地度假园、竹笋精深加工、“山水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街5个项目。成功引进总投资1.1亿元的水岸湿地度假园项目和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湖莲坪农耕文创园项目。并聘请专业制作团队,完成了“文旅小镇三堂街”宣传视频制作。二是着力镇区基础设施完善。投入资金600万元完成三堂街镇游客接待中心和镇区停车场建设并投入使用。在全镇各主要景点和标志性地点安装仿古指路牌32快,大型全景导览图10幅,设置旅游咨询服务点5处,全镇旅游设施日趋完善。全面完成5.4公里镇区污水主管网铺设并投入使用。临江路雨污分流,粮站码头至相思港地下管网改造全面完成。自筹资金150万元,完成镇区资江沿线300米河段防护栈道安装,群众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促进文明程度提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投资35万余元在镇、村390多处地方设置“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宣传栏。根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多渠道、多范畴、多形式开展创建宣传活动,做到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16个村(社区)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202支,共1570人的志愿者队伍,每月定期开展“讲、做、评、帮、乐、庆”等志愿服务,进一步强化了“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20-年,成功创建“湖南省文明乡镇”。

  (五)突出抓好社会保障,民生福祉持续增进。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推进文教卫事业发展。一是教学环境质量全面提升。中心校落实教育优先,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农村网络联校建设,保证安全网络进校园、进课堂。教育基础设施逐步完备,三堂街镇幼儿园建设项目、乌旗山中学标准化建设项目均已基本完成,郭家洲教学点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赤塘小学建设项目宿舍楼主体工程如期竣工,合水桥中学宿舍楼及食堂操作间建设项目建设纳入日程。二是医疗卫生水平更进一步。完成全镇16个村(社区)卫生室建设,全面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位率达100%。中心卫生院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全镇医疗救治水平不断提升,确保全镇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三是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积极推进医保社保征缴工作,全镇参保率达96%,居全县第一。促推就业再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7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6人。规范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救助制度,着力改善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水平,严格审批条件和程序,按政策要求落实供养责任和待遇,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全年共计发放临时困难救济金19万余元,困难群众生活得到保障。

  (六)突出抓好安全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统筹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禁赌、消防、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超限超载等工作全面推进,平安三堂街建设成绩显著。全年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0余起,共查处各类违法犯罪14起,同比下降22.2%。完成扫黑除恶119条举报线索清仓,开展大型禁赌联合行动6次,行政处罚18人。全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化解历史积案,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57起,同比下降30.5%,未出现一起进京、赴省、到市上访现象发生。全年开展各类宣传和联合督察行动50余次,督促企业不折不扣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排查整改隐患400余处,下达整改文书400余份,共计经济处罚17300元,全镇各单位、各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全面提升,诚信米业完成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创建工作。常态化抓牢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工作,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工作机制,使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各分管领导和部门,责任到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局面。2022年,我镇无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社会大局稳定。成功创建“益阳市安全生产示范乡镇”。

  (七)突出抓好作风建设,打造廉政高效政府。镇党委、政府班子凝成“一股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牢固树立红线、底线意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坚决杜绝铺张浪费,改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不断深化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全面完成16个村(社区)“两委”换届,全面实现组织意图。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凝聚力不断提高,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同时,统计、民族宗教、妇联、共青团、老干、工会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志们!上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们全镇上下所有干部的共同努力,以及镇人大、政协的帮助与支持。但我们也要认清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全镇经济总量依然相对偏小;二是镇村两级招商引资力度需进一步增强;三是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需进一步提升。针对问题,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对三堂街镇的发展定位,结合工作实际,动员和发动广大干部党员群众,扎实工作,努力进取,为十四五开局打好基础。

  二、全力备战20-,为“十四五”发展打好基础

  20-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重要一年。新的一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的重要讲话和工作要求,要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开展党建强化年、项目建设年、质量提升年、环境整治年、矛盾化解年为目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优化发展环境,沉着有力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构建三堂街镇“十四五”新发展格局。

  (一)在产业发展上要有更大作为。一是以推动项目建设为抓手,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各村(社区)、职能部门都要牢固树立发展为要、项目至上的理念,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工作。坚持走出去,利用三堂街镇“国家级卫生乡镇”“湖南省文明乡镇”“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等名片包装项目,吸引投资商的目光。二是结合全县“六大百亿产业”发展规划和我镇实际,为我镇竹产业、建材产业等传统产业规划发展方向,支持和引导企业集约发展。其中,竹木胶板产业发挥传统优势,对照环保整改要求,集中优势资源,继续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华信陶粒为主的采矿、建材产业要进一步加强矿山管理,进行技术革新,产生更大的生产效益。三是重点做活乡村旅游产业。利用我镇历史、文化、地理优势,讲好三堂街故事,发展好本地资源。充分将三堂街镇游客接待中心、水岸湿地度假庄园以及湖莲坪农耕文化创意园运用起来,宣传推广湖莲坪万亩油菜花海国家湿地公园等现有优质旅游资源,做到以乡村旅游活动为载体,重要景区景点为依托,精品旅游路线为推手,构建业态丰富、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优良的乡村旅游精品。

  (二)在城镇经营上谋求更多发展。一是加大城镇规划经营和管理力度,继续储备土地,为三堂街镇预留发展空间。巩固创文创卫成果,规范镇区秩序,加强老街、新建路、三堂街大道两边商铺、摊贩、车辆管理,开展出店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专项整治行动,出重拳、下猛药,坚决整治各类违法建设、违法用地,建立健全高效处置、长效管控机制。二是增强小城镇的承载能力。年内完成污水处理厂主管及6公里支管建设,启动“山水城”项目建设,争取年内可预售房产,完成相思港片休闲公园建设,并持续推动镇区安全饮水、电网、环卫等配套,进一步提升居民和游客生活居住水平。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镇区道路、桥梁等设施的规划建设,启动并完成新建路路灯亮化工程,为群众生产出行提供保障。

  (三)在乡村振兴上开创更新局面。一是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和帮扶力量的总体稳定,培育长效脱贫机制,加强边缘户关注监测,防止新增贫困人口。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紧盯薄弱环节查漏补缺,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持续稳定增收。抓好产业扶贫,推进产业帮扶工程,以产业优化升级带动贫困人口不断增收。积极开展就业引导、技术培训,着力增强贫困群众“造血”能力,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二是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鼓励有实力农业产业和行业龙头,如龙铭农机、习良农机、美莱农服等优秀合作社和企业做大做强。推动竹产业、中药材、特色水产、古法酿酒等特色传统产业与现代农产业优化升级,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强乡村综合治理,持续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四议两公开”决策机制,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农村财务监管,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在民生福祉上拿出更实举措。一是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加大就业创业服务,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有效加强社保征缴力度,稳步提高优抚对象、农村医保、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残疾和大病救助政策等医疗救助保障水平。织密社会救助网络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生活,建立健全养老体系,发展社会事业,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二是全方位搞好基层治理。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合理诉求,依法规范信访行为。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全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完成郭家洲应急避灾安置中心建设,并启动使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加大对企业矿山、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力度。重视信访、舆情处理,健全机制,强化舆情应对和网络舆情监管。三是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升老百姓获得感。推进医共体建设,加强基层基本医疗服务,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坚持教育优先,确保镇内各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和发展。实现全镇居民饮水安全,开通村村通公交,老百姓生活、出行等得到改善。加强镇域各区域环境保护,健全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运转机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强化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扎实做好民族宗教、统计、档案等各项工作。

  (五)在政务服务上展现更佳面貌。一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整治规矩。进一步完善政务大厅、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加强窗口人员业务管理和培训,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增强法治意识,坚决做到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履行政府治理职能,依法全面履行职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决策程序等制度,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强化责任担当,坚决做到实干勤政。鼓励干部敢于担当、勤勉敬业,切实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突出“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健全完善工作考核、监督、问责等制度,努力营造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环境氛围。

  各位同志,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应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担当作为,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为加快三堂街的建设而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5

  会议明确了20__年经济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强化供给侧管理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其实,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依靠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20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牵掣,有着内在联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比如,“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等等。因此,解决“五减”,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5年,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十二五”成就辉煌,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6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民政工作是以人民群众为直接的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的,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根本目的,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在民政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体现在四个“做到”。

  一、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民政为民。民政是国政、德政、仁政,是人民政府为民之政。“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是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民政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时,一定要思民之所想,忧民之所愁,念民之所难,为民之所需。体察民情,善解民意,善待百姓,厚待群众。时刻把困难群众、优抚对象、弱势群体放在心上,做好每一项工作,解决各种问题,真正做到“为民解困”。

  二、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服务大局。民政工作所体现的全面性、开放性,需要我们主动服务和置身于党政工作大局之中,突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要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发展经济的重点问题,人民群众要求解决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来开展民政工作,自觉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为此,就要进一步破除民政对象特定性,树立面向全体公众的大服务观念,破除独家包办的狭隘性,树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协作观念,破除单纯“等、靠、要”的依赖性,树立自强自立的大发展观念,从而为民政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持。通过思维观念的大提升,更好地为中心任务和大局服务,发挥民政职能作用,扩大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改革创新。民政事业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改革,注重创新。在工作布局上实现全覆盖,做到城乡并举互动?在工作对象上保障和服务特定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时,面向社会公众,搞好公共服务?鸦在工作管理上由“办”民政向“管”民政转变?鸦在工作方式上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在资金投入上由单纯的“等、靠、要”向多元化方面转变,建立民政事业经费与经济发展同步增加的自然增长机制,广辟社会融资渠道,开创民政工作的新局面。

  四、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求真务实。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作风,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是求是,不要虚假的繁荣,不要虚假的政绩,一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赞成不赞成、群众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的标准,要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在民政系统形成一种“实干者光荣,空谈者可耻”的氛围。做到经常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把人民交给我们的事情做好,切实抓好城乡低保、救灾救济、社区建设、优抚安置、民问组织管理、区划地名管理、社会救助管理、婚姻登记管理、收养管理等民生工作,以实际行动落实好科学的发展观。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7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是引领中国经济的风向标。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尤其不同寻常,因为它不仅要定调明年的经济工作,还要擘画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思路,原因是,今是“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明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很显然,如何更好地继往开来、开好新局,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被寄予厚望。

  纵观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用一系列数字涵盖,比如五个“主要任务”和十个“更加注重”等等。五个任务即:解决工业产能过剩、去库存、去杠杆、降低企业成本、改善薄弱环节。十注重包括稳定经济增长、实施宏观调控、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促进区域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进行资源配置、扩大对外开放。无论五任务还是十注重,都是明年乃至未来多年需要狠抓不懈的发展要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一年多来,公众对经济新常态已不陌生。经济新常态的表达,最早出现在去年5月在河南调研时的讲话,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将新常态重点强化,而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表示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这意味着所谓的新常态不是暂时的简单定位,而是趋势性的全盘判断。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是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理念,显而易见,五大发展不只是指导明年经济发展的走向,而是指导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走向。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什么是供给侧改革?就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说到供给侧改革,不少人或许觉得有点陌生甚至生僻,但是仔细品读,便知这是经济层面的一个大动作,这是中国经济政策的有益也是有力调整,意味着向着更健康方向迈进,最终实现稳定持续发展,让亿万民众受益。

  很多网友非常关注本次会议对房地产的表述:“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

  不难想象,限购令一旦解除,房地产市场将迎来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更不难预料的是,农民工市民化的步伐一定加快,无论户籍制度改革,还是加快农民工进城落户,对农民工来说都是利好。目前困扰农民工进城的一大难题是住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提出加大城市房屋租赁市场建设,还提出化解房地产库存,直接受益者将是亿万农民工。

  “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意味着我国站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一方面应看到,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另一方面也不应回避,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亟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化解。中央对中国经济有准确把脉,有清醒认知,更有一揽子计划,这正是我们对中国经济保持信心的重要理由,也为“十三五”时期发展顺利开局和到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8

  “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十三五”规划建议审议通过,发出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信号。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科学判断中国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主动作出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战略选择,至关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做好新时期经济社会工作的纲领性思想,对于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认识新常态要到位。首先是正确认识经济增速,真正理解增速逐步放缓是客观发展使然,是符合国际经验所支持的经济发展规律。由此,才能驱散“经济悲观论”的雾霾,摆脱“速度依赖症”的困扰,避免加大刺激手段、强行推高经济,防止矛盾进一步积累拖延甚至引发诸多风险。其次要看到增长动力转换、经济结构再平衡是新常态的基本特征。例如农业、制造业比重下降,服务业上升;投资率明显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企业收入占比明显下降,居民收入占比明显上升,等等。在这些升降起伏之中,落后生产力不断萎缩和退出,先进生产力不断生长和扩张,涌现一系列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增长动力。这些都是客观趋势,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有所说的“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适应新常态要主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把着力点放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上。有较高效率支撑的增长,才是符合我们愿望的新常态。如果增速下降而效率没有改善,不仅过去经济高速扩张掩盖的诸多矛盾会暴露出来,而且会陷入减速过快、加剧矛盾的困境。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紧紧围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基点,调整宏观调控思路,瞄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立定向调控靶点,在精准、及时、适度上下功夫;调整地方发展思路,改变过去以GDP论英雄的偏好与思维定式,将更多资源和精力用于加强市场监管、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保护生态环境上;调整企业转型升级战略,把研发创新、工匠精神作为生存发展的关键,真正把价值创造作为企业立足的根本。

  引领新常态要作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将面临复杂的系统转型,也意味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不能坐着等、站着看,只有加快改革,才能闯过关口,推动经济迈上新台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必然要求,也是解决现实问题、谋划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既要求我们调整存量,下决心、下大功夫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把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中释放出来;也要求我们培育增量,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税负,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和内部增长潜能,为传统产业挖掘新动力,为新兴产业开辟新空间。

  发展要靠改革,改革要靠思想解放和理念创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尤其要强调摆脱惯性思维、树立科学理念。正如所强调的,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各自有其深刻内涵,又相互联系贯通,为做好新常态下的各项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深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握时不我待的历史性机遇,创造中国经济更加光明的未来。

标签:

小鱼资料库 www.xiaoyuzl.com

Copyright © 2020-2022 XIAOYUZL.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0029262号-2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资源等均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只用于搜集整理。如有侵权,请您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