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倾城之恋》读后感1000字
倾城,倾城。
爱就像是黑夜里窗外的声音,你清晰的知道它存在着,却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是风声,亦或是死亡在谁身边悄然划过的声音,像是蛊惑,令人防备着,恐惧着,沉沦。无论经历过怎样的伤痛,当夜幕再次降临,你还是会被那未知的声音所吸引。也许那声音的背后,只是机械运动着的车辆驶过城市的声音,那么的平凡无奇,那么的平静无漪。
倾城之恋就是夜幕里的奇迹,她传说着他们的跌宕往昔,只是两个人迷失了自己,最后却发现,似梦而已,万事无异。
关于这本书,让我们从头开始吧。
这本书的一开始,就交代了主人公悲戚的处境。不似刻意为之,也没有刻意夸大,这样的事也许在那个时代的女子身上屡见不鲜。这本书从开局,就注定了它平凡,而特别。
张爱玲的书,最大的魅力不是文字本身,而是字里行间如血液般流淌着的灵魂。四爷,三爷,三奶奶,四奶奶,他们是配角,但他们亦有灵魂,同样鲜活。势利,绝情,自私,如果这些在其他书中的人物身上可以让人恶心厌恶,那《倾城之恋》则让人看到他们就深恶痛绝,咬牙切齿。与现在很多的作家相比,张爱玲并没有为了突出主人公的惨淡,而特意丑化了那些人,而是将他们塑造的又可恨,又可悲。白流苏的母亲就是个典型,得过且过,自己的女儿受了委屈也不愿站出来维护,她可恨么?可恨,因为她明知女儿内心的苦痛却无动于衷。但她当真那么可恨么?也没有,她也许只是为了“家庭和睦”,不愿这屋檐下鸡飞狗跳,只好委屈了自己的女儿。
《倾城之恋》的重要人物之一,是白流苏。她是个怎样的人呢?她是张爱玲再塑的透彻生命。“还是那样的好,初次瞧见,再坏些,再脏些,是你外面的人。你外面的东西。你若是混在那里头长久了,你怎么分得清,哪一部份是他们,哪一部份是你自己?”这是张爱玲赋予她的透彻,也是张爱玲自己的透彻。这又是《倾城之恋》的另一个妙处了,他们清醒透彻,却无知无觉地沉沦。这样的矛盾,又这样的理所当然。
另一个自然是范柳原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我们都曾有过固执着真实,与周围环境做抵抗的时候。从前和现在,我们变了,我们的改变不是迫于无奈,而是变得同他们一样,终究会舒服一点。这不是一句真理,而是定律,骨子里的屈软,于是我们只能请求原谅。这是件多么讽刺又令人绝望的事。
《倾城之恋》里,一如既往地,不同寻常的涵盖着张爱玲作品里亘久的话题——爱情与婚姻。
《倾城之恋》的爱情,是真实的。不像其他小说那样,把爱情写的或天花乱坠,或撕心裂肺。爱情,不过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斗智斗勇。总归有个输赢。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总是各怀心思,有着算计。一步步谨慎小心,生怕自己先倒贴上去而掉了身价。这才是真正的爱情,现实的爱情。这本书的又一价值,让人泯灭天真的幻想,重重的留在地上,脚踏实地。
《倾城之恋》在我眼里,是个悲剧。白流苏与范柳原的婚姻,与之前白流苏的婚姻并无二致了。“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做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同样的自己持家,同样的依附关系,同样的风流。他们的爱情不足以改变任何一个人,范柳原一如既往地做着浪子,白流苏一如既往地守着家,等着范柳原,一如既往地淡淡忧愁。张爱玲的作品总能做到刚刚好的哀怨。
她在书的结尾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哑哑拉著,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可这结局又真的圆满么?看到最后方知所谓圆满,也不过无灾无难。世间最悲伤的,不是因伤痛残缺的怜意泪流满面,而是看完以后明明发现这看起来很好的,却如重石塞喉般的不伤而痛。如此故事都已算圆满,那何谓苍凉呢?
另一悲剧则是战乱,倾城之恋,由战争成全,成全了白流苏的爱情,却未能成全这座城。世事总是难两全的,这是又一令人哀怨而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