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读后感1000字
这段时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做交换生,上学通勤大把美好时光都耗在地铁上,无聊的时候会拿起这边积灰很久的Thinking,Fast and Slow(《思考快与慢》)出来读,前后花了两个多月终于还是啃完了,感慨颇多却也很难一语道尽。
这本书的作者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到底是地球上最顶级的学者,整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先是介绍了人类思考要用到的两个系统,用了三分之一的章节讲解了系统1(自发、快速反应,感性)和系统2(慢速、深思熟虑、理性)各自的特点:系统2消耗能量多、费时费力但更可靠,而系统1比较佛系,大多数情况下人类倾向与用系统1思考判断,不轻易动用系统2;再分别论述了两个系统研究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理论,如启发式、偏见与谬误、过度自信、选择常犯的错误等等。
全书前后一共38篇文章,我知道卡尼曼已经竭尽所能去做到通俗易懂了,可我读起来还是很吃力;更别说是英文原版,有点时光倒流回到死磕GRE阅读的年代感。其实我读完最大的感慨是中华文明的老祖宗们其实早已将世间参透,总结成了最精炼的文字:“三思而后行”,其实跟卡尼曼在书中想告诉我们的一样:在需要深思熟虑的时候不要想当然。
最近中美贸易战,两个政府之间你来我往,博弈步步升级。因为在墙外网络不受限,我主要从Google News和Twitter两个渠道了解最新的事态进展,也会翻看形形色色的人对两国交量的讨论,结合着卡尼曼的理论想来十分有趣。
不知道是否是有意为之,美国政府在国民宣传上是用尽了大众启发式(heuristics,减少心理消耗的潜在捷径,用迅速且不怎么费力的方式来作出复杂的决定,或作出推论的简单的规则)的弱点。面对一个复杂的议题,吃瓜群众倾向于降低认知难度、把一个严肃的议题简化为一个完全不相关的话题,比如针对我党(CCP)近期的各种反制行为,多数美国网民其实并不去尝试理解具体行为是什么是否合理,而只要是CCP提出来的,一定会说这是communism,他们有自己的agenda,我们不能buy in,一定有阴谋。科学洗脑,美帝品质,从二战到冷战,美国把宣传的招式练就得炉火纯青。
前两天刘欣和Fox News的Trish在电视上公开辩论贸易战,我们这边在微信公众号上大家都盛赞刘欣有勇有谋、逻辑清晰、不卑不亢,但是对面的美国吃瓜群众们却在讨论刘欣是不是共产党员,是不是收到了国家情报机构的指示,言之凿凿似乎他自己就是潜伏在国安局的卧底。观点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清晰、举例是否符合事实,这些对Twitter上得美国人、以及各种肉身或者爬梯翻墙的有不同政治倾向的华人们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他们早就先入为主选边站队,只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话来议论。
另外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美国新闻上总会强调西方是民主的,民主是他们一直以来恪守且成功实践的,所以就是最好的。这其实就是卡尼曼所说的天赋偏见(endowment bias):只因为属于自己,就认为最好。在跟别人讨论哪个城市好、哪个宗教好的时候,我们不由自主会维护自己出生、生活的城市,维护自己信仰的宗教,即便事实并非如此,只是因为那是属于自己的。
卡尼曼还提了一个叫马后炮偏见(the hindsight bias)的理论,对于男女相处很有指导意义。年轻情侣谈恋爱、甚至老夫老妻,一起出去旅游的时候难免会考虑不周,留下的遗憾。回程路上好一点的就开“检讨会”,严重的就陷入争执。马后炮偏见的选手们常用台词是:“我早说过不要这样做,你就是不听”,“这么明显你都没看出来,是不是sa”……吵得不可开交,说不定就地解散。而卡尼曼告诉我们,凡是皆有因,出错的时候分析原因,下次类似的事情再发生时,三思而后行就可以了。不要做马后炮选手,争吵是没有意义的,只会透支两个人的感情。
书里还讲了很多其他理论,比如锚定效应、损失规避、沉默成本、光环效应等等,对我们的工作生活都很有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