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牛逼的梦想也抵不住傻逼似的坚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小鱼资料库 > 模板 > 读后感 > 正文

《朱子读书法》读后感

来源:网络 编辑:蝶伤 时间:2023-03-14

  我们很庆幸,生在这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先哲们把他们丰富的思想文化,通过言传口授、以书载道等方式传承了下来,形成了宝贵而又经典的民族文化瑰宝——国学。它不仅蕴藏了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全部的智慧精髓,更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赋予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以立身处世之本和精神力量之源。

  当我们怀着无比虔诚之心,去靠近这一座座历史长河中的灯塔,去聆听一个个先哲的圣训时,我们也在解决着每个社会人都面临的三大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将到哪去?听圣人言,方知我从何处来;明圣人意,方知我是谁;践圣人行,方知我将去何处。

  读书贵在读经典。但相较于现代文学来讲,国学著作普遍言简意赅、艰涩难懂,如《论语》、《孟子》、《史记》、《资治通鉴》等,著作中常涵盖多轴线、多角度的知识点,不是简单了解就能深入掌握并学以致用,故读书是需要方法的。

  古代先哲们早就意识到方法论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和指导性,在他们的著作中也有过或多或少的阐述。以儒家学说来说,代表作《论语》开篇第一卷就是《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充分展示了“以学为首者,明人必须学也”的儒学思想。而作为孔子后的又一儒学集大成者的朱熹,其《朱子读书法》对于有志研究或爱好古典文学的人来说,在方法论上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读经典贵在熟读,讲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子云:“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在回答门人询问如何读书时,朱熹直接道:“读书无甚巧妙,只是熟读”,又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由此可知,学习国学熟读是根本,精思是过程,而后才会有所得,有所获。

  当然,熟读的目的不是要求我们能熟练背诵。像清代学者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诵。在这个知识范围和层次爆炸的时代,已经不现实了。但若是对古典文学爱好的话,我们还是应该挑几本经典,时刻置于枕前桌上,反反复复阅读,虽不必背诵(当然背诵更佳),但至少要熟。就是当提及某个典故、某个道理,我们能快速地在大脑里、书本里找到。

  熟读后则能悟。熟读经典的目的,是从文字中反复咀嚼,悟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读书,需静心、空心、虚心去读,切不可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批判的眼光”来读古人的书,因主观的判断去影响了客观的探索,则读书可弃也。朱子云: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个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

  《朱子读书法》里第三条:虚心涵泳。虚心,教我们要以谦虚的态度求学,不可穿凿附会的理解书中义理。朱子云:学者观书,且就本文上看取正意,不须立说,别生枝蔓。只要能体会、理解圣人语句的本意就好。涵泳,教我们读书同时需重复去读,反复探究,深入体会。很多人不理解胡适晚年为何花数年精力去研究《水经注》所谓戴震抄袭全祖望、赵一清的案件,对此,胡适解释说“我不是研究《水经注》,我是重审一百多年的《水经注》的案子,根据五年之久的潜心研究,他在得出自己结论的基础上,也劝诫文史考据者,不但要时时刻刻批评人家的方法,还要批评自己的方法。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我们每一个读书人都应力求达到的层次,当我们深入书者本意,深入那段历史,深入那种社会风情,探索出与众不同的东西,那才是真正属于读者悟出的东西。我们无需跟其他读者相同,也不必强求他人与我相似,这是属于读书人的一种自觉性。

  能悟后则能用。《朱子读书法》里第四条:切己体察。朱子云:入道之门,是将自己个身入那道理中去,渐渐相亲,与己为一。这教育后人,进入理解圣贤道理的门槛,是将自己整个身心融入到道理中去,在实际行动去感受它,渐渐与它契合,以致融为一体。先哲们的文章讲述一般都是大道义理,想要将自己悟出的东西能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需要我们切身加以体悟,这样才能丈量出我们悟出的义理是否对我们的生活乃至成长具有足够的正向推动作用。

  能用而后出新。朱子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读书的过程就是从无疑——有疑——释疑的往复过程,是一个修心以安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推陈出新的过程。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如果我们固步自封,那么我们的教育和学生也会固步自封。这就要求我们在将先哲们的思想精髓学以致用后,还需更上时代的步伐,去更新、创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时刻感悟国学之魅力,增长见闻,提高文学素养,陶冶性情,力求立身三尺皆为教育之所。《张子语录》中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其实是为天下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胡春林)

标签:

小鱼资料库 www.xiaoyuzl.com

Copyright © 2020-2022 XIAOYUZL.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0029262号-2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资源等均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只用于搜集整理。如有侵权,请您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