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1000字
小学便知道阿长了,也不明白那样一位伟大的人物鲁迅先生,为什么要那样多次地提及她。分明只是一位极其普通的保姆,登不上大雅之堂。
过去读《阿长与山海经》,只知道“阿长”这个名字由来有些幽默感;觉得阿长仅是粗俗、迷信、惹人厌的一个典型农村文盲妇女;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在文章末尾祝愿他她。认为鲁迅的文章我并读不懂,阿长,也只是生活中一个简单的过客的影子罢了。
其实阿长不同,很不同,我只是现在才知道。
阿长是个极其特别的名字,一听便使人觉得:这个人应该是瘦而身长的吧。真阿长确是那样的,而这个阿长并不是这样的。一个因叫着顺口接下来的名字,没有姓,没有名,不符合特点。这仅仅是一个顺着习惯叫过来的名字啊。
而甘用这种名字的人,也注定是低下的,不被人尊重的,可怜的阿长。连反抗也不会,只默默承受,任人欺压的阿长,也注定是让人恨的,恨其懦弱却无力帮助的可恨的阿长。阿长,便是这样一个人。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
喜欢“切切察察”,睡相极差的阿长是惹人不喜而粗俗的。在文段中,作者清晰的展示出了小时的自己对阿长多管自己闲事的厌烦。繁重的礼节,“非常麻烦”的规矩,在小时作者的眼中是迷信的象征。但长大后的他,感受到的还仅仅是这几点吗?那为何还要写下来?
阿长,与我们想象中的并不一样。
爱管闲事,站在阿长的角度思考,童年的作者被她照料,她倒是应该付尽责任,这孩子式“爱打小报告”的行为,其实倒是尽责任关爱孩子,体察孩子的表现了。而作者印象里“古怪的元旦仪式”,其实只是一点“顺顺流流”,对生活小小的期望——一生平安罢了,几个笨拙而简单的词句“大家恭喜!真聪明!”不仅是祝福自己,也是为大家与“我”的祝愿。给小时的“我”吃福橘,却不是自己吃,让“我”更有福,这何尝不是一个简单鲁莽,却真诚而纯真,善良且淳朴的阿长呢?
文中列举的“麻烦”的四条规矩,其实是阿长教育“我”。看似古怪迷信的条条框框,却能告诉我们要有修养;要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珍惜劳动成果,简朴节俭;讲究形象……这是一个用自己的方式教“我”做人的阿长啊!
阿常也愚昧,长毛的故事,看出她的迷信和无知。有着“伟大的神力”的阿长,充满着作者调侃式的阿长,这是为后文埋下了重大伏笔。
一个目不识丁的阿长,却为儿时的“我”,买来了朝思暮想的当时为“禁书”的百科全书《山海经》。不知书名、没有文化、没有钱的阿长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时的她,有近于真正的伟大的神力。
或许当年的阿长只是为了心疼小主人而买书,她只是怀着一颗淳朴善良体察孩子的心去买的书,但她不知道,当年那个接到书的孩子,将其视若珍宝。四本小小的《山海经》打开了他阅读的大门,是作者的启蒙书。长妈妈是作者的第一位“老师”,他的成功在中国的独特影响力,她有很大的一份功劳。
长妈妈因病去世,这个青年守寡的不幸的女人,作者在文末时对其有藏不住的愧疚与怀念。长妈妈走了,她的长相并不好看,但心灵未被玷污,那些美好的品质,与相貌无关。
从不被善待的长妈妈,生命从最初的黑暗开始,最终归于土地的黑暗。长妈妈在世上一生未有平安,她的心愿从未实现,她是不幸的。从黑暗再到黑暗是生命的回归,是作者与世界的祈祷与祝愿。
无知、迷信、粗俗且又愿为他人祝福,默默付出,一心为着孩子,只求一世平安的卑微的不幸的一个农村文盲妇女——长妈妈。
愿她的心灵永远美丽,愿她在地下睡得安稳,愿你被黑暗温柔以待。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