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为了讲述读后感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虽然年轻的时候生活糜烂了点,但是中年后,作为记者和专栏作家,他还是很出色的,在他的国家,他的时代,他也算是一个文化名人,跟总统、知名音乐家、歌星都有来往。这是我所跟不上的。
《百年孤独》是以他的外公外婆那一代为背景展开的想象,而《霍乱时期的爱情》他结合了爸妈的爱情已经自己的经理,杜撰了一片凄美的爱情故事。他在写这2篇之前,已经写过很多短篇,报道和专题社论等,积累了足够多的经历和技巧,以及他还有书写的欲望,不写就会死。他对物质、名利都不感兴趣,他只想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他只关注他自己的写作欲望,虽然年轻的时候穷困潦倒,也经常跟贪恋女色,但是他还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作家,他的想象力,他的文笔,非常棒。
我能从他的生活经历中寻找出他写伴你过的的记忆,南美不是虚构的梦幻,是真的很梦幻。毛姆说他就是个二流作家,我觉得也是。但是从我目前的资质来看,我可能也只是个二流作家。而马尔克斯、刘慈欣才是一流作家。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家族里众多的女性和儿时众多的女佣铸就了我的性格和思维方式,他们个性坚强,心地善良,用人间天堂中一种自然不做作的态度对我。
一生中,和女人在一起总是比和男人在一起更自在,更有安全感。我坚信女人支撑世界,男人只有捣乱的份,有史为证。
我始终战胜不了独处的恐惧,更别提独自在黑暗中待着。我知道根源在哪里:夜里,外婆的幻想和预感会成真。
多少个夜里我辗转反侧,感觉生活在幸福世界里的我也背负着那栋传奇老宅的诅咒,每晚死去。
我无法想象还有那种家庭更适合培养文学志向。家人疯疯癫癫,把我带大的女人们都是如此。
这里的一草一木,仅仅看着,就在我心中唤起一种无法抗拒的渴望:我要写作,否则我会死掉。灵感这个东西既可恶又真实,稍纵即逝,却摧枯拉朽。
要么写作,要么死去。
文学和人生是形式上的差别,本质上是想通的。
不要写真实的地名,否则读者的想象力会被限制。
正在创作的初稿,永远不要给别人看。
似乎我干哪行都行,就是当不了作家。
好日子也好,坏日子也罢,父母教导我们:好坏都要过,要像老牌天主教那样,不卑不亢,逆来顺受。
我一辈子都无法克服自己的腼腆。
《金银岛》《基督山伯爵》《唐吉坷德》《尤利西斯》《变形记》
面对逆境,她像一头沉默而凶猛的狮子;面对上帝,她绝不俯首帖耳,而是誓死抗争。这两种态度,她终身受用,屡试不爽。
无论今生来说,对作家而言,凡事皆有用。
严肃作家绝不会让人物没有充分理由就死去
要当就当一流作家,这年头,出不了什么大师。
欲哭无泪是伟大女人为达到目的所用的杀手锏。
先构思故事,再想风格,两者相辅相成。
在养病期间,我意识到自己馄饨的人生状态。可是我没有方向感,也找不到新的理由去劝服爸妈:我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做主。
我坚信自己的厄运与生俱来、无可补救,特别是财运和桃花运,命里没有便是无。我对荣誉、金钱、衰老一概不感兴趣,我笃信自己会年纪轻轻的死在街头。
我开始改善生活,走向堕落。
当我意识到题目太大,我就会放弃
生活本身教导我,最实用的的写作秘诀之一是在不敲门、不发问的情况下,学会读懂现实的象形文字。
一个月不回信,我就定居欧洲。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