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牛逼的梦想也抵不住傻逼似的坚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小鱼资料库 > 模板 > 读后感 > 正文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

来源:网络 编辑:栗子 时间:2023-03-02

  李大庆老师说:“最大的幸福是失而复得。人性往往忽视了拥有的,狂热追求未有的,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却不知幸福就在身边,熟视无睹,缺乏洞见看见。”

  昨晚梦见父母出车祸,我疯了一样在人群中找寻他们,那种感觉像自己快死了似的,一边哭一边跑,脑子里想的是再也不和他们吵架了,从睡梦中惊醒后,发现原来不过是一场梦,可心里依然很害怕他们会不会突然就是离我而去,打开手机查了一下,才安然睡去。

  从梦中惊醒,恰是我对死亡的深深恐惧。那是一种莫名的、不知由来的、却时时侵袭我的恐惧。

  一个人倘若没有经历、觉悟过真正的“死”,是很难建立起对生命的尊重与慈悲之心的。其实,死对于活着的人,不仅仅是绵无绝期的思念,更是一种觉醒。坚强也不是咬着牙硬挺,而是在了知生命苦难的底牌后依然热爱生命的豁达与从容。

  前段时间我问老师一个人自杀是想通了还是没想通?

  老师说:没想通。

  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如果一个人连死都不怕,那肯定是想通了吧。可是老师告诉我:“死亡是逃避,是没想通。”

  此后,老师推荐我看《西藏生死书》。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一个人的大善,莫过于知道自己的生期死日,并可以安静地迎接那份盛开与接纳那个凋零。我们藉由对死亡的恐惧,而生出惧怕失去、惧怕丢掉、惧怕一切可能荡然无存的焦虑。而我们恰恰忽略了一个人生的真谛,那就是“我们一直是在离别中,比如和爱的人,和伤害,甚至和时光。”其实,离别与死亡就是生命的一个状态。每朵花都有自己绽放的姿态,也有自己盛开的花期。

  可以说,花的凋零与事物的衰败、人的死亡,具有着同样的生命意义与醒悟的价值。这是我初读这本书的粗浅心得。

  《西藏生死书》不是专门写给亡者的,作者索甲仁波切旨将这本书献给活着、正在面临死亡或已经去世的一切众生。对于正在处于临终过程的众生,愿他们的死亡安详、无痛苦、无恐惧。对于正在转世和正在这一世挣扎的众生,愿他们获得诸佛加持力的滋润,愿他们得遇佛法,实践智慧之道。愿他们的生命快乐、有成果,而没有烦恼。愿所有的读者都能够获得丰富而无止尽的利益,愿这些教法转化他们的心。

  是的,这本书转化了我的心。我开始对那些曾深深伤害我的人不在痛恨,我知道,我的生命藉由自己的宽恕与醒悟而快乐。我需要放下过往的依恋与愧疚,重生出一个欢喜的时光。

  世间万物,有生来,必有死去。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死亡。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两个方法处理死亡:忽略死亡,或正视死亡,藉着对于死亡所做的清晰思考,以减少死亡可能带来的痛苦以及减少对亲人离世而产生的悲伤。只不过,这两种方法都不能让我们真正克服死亡。

  佛教徒们把死亡当作是生命正常的过程。只有真正知道逃避不了死亡之后,人才会没有担忧。于是把死亡看成是衣服穿破了必须换件新的一样。然而死亡还是不可预测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死或怎么死。因此,在死亡真正发生之前,我们有必要做些准备。

  那该准备什么呢?我们自然都希望死得安详,但如果我们的生活充满暴力,如果我们的心总是被愤怒、执著或恐惧等情绪所控制,显然不可能奢望死得安详。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死得好,就必须学习如何活得好;如果我们希望死得安详,就必须在心中和日常生活中培养安详。这几句话,给了我醍醐灌顶般的开示。

  死亡不是一个可怕的词汇,就像死亡本身不是可怕的事情一样,它只是生命的一个过程,就好比一粒种子由播下到开花再到凋零一样,它只是个过程。我们只需要在该盛开的时候尽情绽放,在该凋零时候静候凋零就好。而每一个观花护花者(活着的人),也该有如此豁达的态度。如此人生,是为丰盛,是为自在,是为圆满。

标签:

小鱼资料库 www.xiaoyuzl.com

Copyright © 2020-2022 XIAOYUZL.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0029262号-2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资源等均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只用于搜集整理。如有侵权,请您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