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传大学生读后感(通用3篇)
毛泽东传记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毛传大学生读后感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毛传大学生读后感
很久没有看人物传记了,也许是因为时间的关系,虽然我是一个喜欢读闲书的人,但很多的时候,要眼观法律类书,手摸工作中的活儿,还要平凡生活每一天。时间,如沙漏流逝,不可追忆。人在空闲时,在闲暇中拾起书本,安静的心竟能读得进这种大部头的书,也是一种难得的收获。
曾几何时,我是多么喜欢阅读人物传记。因为他,能让我更真实更全面更捷径般地触摸到人物的世界。《墨翰墨德传》、《拿破仑传》.《我的奋斗》等书曾让我沉醉不知归路。虽然有市局组织的三个一活动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堂而惶之的不去只做工作,这也叫给自己一个理由吧了,局长给我们发《毛泽东传》,看着红色的封面上一个金色的毛主席头像,还有黑色的书名、作者,觉得设计很是贴切巧妙,就毫不客气地说:这书是我的了。于是,接下来的日子,就有了和此书的亲密接触。
毛主席是湖南韶山人。韶山是我在小学读书时就很向往的地方之一,去年中央要求我们党员要接受党的先进性教育,我有幸作为一名党员,随团去了湖南的很多地方,我去了韶山,主席故居,毛氏祠堂,主席广场,还有就是文明世界的滴水洞,看了这些更加激起我对毛主席的深厚的感情,同样,也深知他给国家带来“”等一系列问题。然而,毛主席他是一个人,不是神。作为一个人那里会不犯错误。、在这里我也要说到,我在主席的家乡所看到的一些不可肆意的事情,主席已经去世多年,他是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伟人,而不是什么神,我明白湖南人民对主席的感情很深但我们也不差啊!主席本就是无神论者,可现在我想是表示有些不妥?
就此书而论“毛泽东有着多姿多彩和复杂多变的个性,注定他将成为一个非凡的人。”感悟最深的是毛主席前半生为理想、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在前进途中,他探究、思考、实践,终于超越很多人的预言,使中国更快摆脱了三座大山和苦难的生活,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他几起几落,无论多么的艰难,可是他,都不曾退出这支救国救民的队伍,在延安,他与蓝苹结合,中央委员会讨论是反对的。但他决意一定,就威胁说要回到老家当农民。就拿此事来说,说明主席是一位立场坚定的,信念始终的人物。
毛主席曾把崇山峻岭看作战斗序列的一部分。山,引发他的灵感。山,容易使人产生众多的联想。我曾游览过很多的山川河流,如黄山、华山,娥眉山,泰山黄河,长江,洞庭湖,黄河长江乌江的源头,此时我联想毛主席是稳稳的泰山;毛主席又是,是棱角分明、热烈火爆、毫无遮拦、毫无顾忌宣泄个性的明快性格般的华山。踏遍华山,最切肤的感受是奇、险、危、悬。正如毛主席的人生。看着天外飞来的巨石,不禁想起毛主席坚如磐石的意志,力拔群山的个性。因为清醒,所以超越自我,造福众生。在他的晚年,退却着摸棱两可着。安静使人富有,也许毛主席的后半生,与城市交融太久,这样,便与安静产生了人为的距离,看不到安静滑过的轨迹,于是,害怕孤独,害怕忘却,矛盾着,痛苦着,一个似乎有迹可寻又无法琢磨的统治者,就象他与周的关系,雾里看花,终将是猜测而已。
我读《毛泽东传》,想到山的精神,想到安静的心绪。于是,我想,在烦躁时,应该去看山去看水,而不是在无人的地方高喊。正看侧看左看右看大山,我要攀于顶峰站在高岗,最近距离地感受大山河流带来的有着生机与乐趣的安静。享受安静,才不会大步地退却。而毛主席以前,都是依山傍水生活着,超越着自我。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的老房有一块块墙体剥落的印记,上面有毛主席的这首诗。当时我们一边跳着山羊,一边念着这首诗。当时我还有过这样的念头:毛主席为什么写苍蝇呢?他要关心的事情很多的啊!读过传记,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记得爸爸的书柜中曾有一本《毛泽东诗词选》,我曾读过。在黄色的叶面下是一行行黑色的铅字,最熟悉的还是这些诗词《为女民兵题照》《答友人》《咏梅》……儿时的记忆最珍贵,也许,让小孩在小的时候多积累多背诵,真是有点道理。
第二篇: 毛传大学生读后感
哈佛大学的教授美国人罗斯.特里尔所著的《毛泽东传》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的最被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该书文笔流畅,读后给人以史诗般的震撼。
在人生开始阶段默默无闻的毛泽东,却有着特殊的性格和坚强的信念,上下求索找到拯救国家的道路。许多年以后,他成为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统治者,还领导着地球上人数最大的政党,他的一句话,一道命令,思想上的一次变动,都会在这个国家内掀起惊涛骇浪。
和大多数那个时代的先知先觉者不同,毛泽东的出生并不高贵,是位普通的农民的儿子。他也不像蒋介石、周恩来和邓小平那般出国留过学。这使他的世界观更贴近古代儒家的世界观;同时也奇妙地证明了一点:传统的中国固然要现代化、西化,然而达成目标的手段却依旧是传统的——依靠占中国总人口近90%的农民。这是西化的先进者想不出的,也是麻木的守旧者没本事做的,能够完成这一目标的只有他--这位诞生于韶山冲东方之子。
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人,他的思想和哲学观变化万千,让人琢磨不透。他既接受了西方的启蒙思想,又受到俄国革命的启发,骨子里还浸着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再加上他强悍的意志力,使之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领袖。就像古代帝王可以终结乱世,一统天下,毛泽东也有能力将处于现代化夹缝中苦苦挣扎的,贫穷而落后的中国解救出来,他融合了各方的资源,创设新的秩序,带来新的希望,建立新的中国。
一个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一场特殊的革命,一场特殊的革命产生了一位特殊的领袖。毛泽东是一位“哲学王”,或是“圣王”。在柏拉图的口中,这位“哲学王”负有教化大众,带领民众走向至善境界的职责;而在古代儒家眼里,“圣王”则是体察天地之道的人物。
这位圣人在完成了革命事业后,开始着手将人民带入他理想中的乌托邦。是人类自身有所局限吗?不符合常理的希望,对奇迹的向往,总是会孕育出某些歪曲,最终蜕变为绝望。事实证明,把国家交给一位“圣王”统治十分危险。历史上对乌托邦的追求,几乎全是以完全相反的结局收尾:法国大革命追求的是纯净的民主,最后“民主”却变成了一只多头怪兽,需要每日用鲜血去祭祀;俄国革命追求没有剥削的平等,可最后为了革命需要而存在的高度集权的政党体制,异化为斯大林式的极权。
悲剧总是一次次反复,这个曾将几万万中国人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的人,也可以因为自己的奇思异想或是维持权力让几千万人饿死,让几百万人互相争斗,让几万人的人生失去价值,或是让几百人从权力的最高处重重跌落……
或许毛泽东天生适合当一位革命领袖,而不是一位温和的治国者。在革命年代他的思想是为了应对当时的需要,然而在执政党时期还对革命纯洁性念念不忘就显得有些怪异。此外,这些错误源流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思想,列宁创立的政党以及斯大林在外交上的政策……邓小平曾经说过,坏的政治制度能让毛泽东这样伟大的人也犯错。
读罢《毛泽东传》,让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以史为鉴,我们明白治理国家不能仅仅依靠少数几位伟人,而是应当凭借良好的普遍参与的政治制度,完善的保护自由的法律,以及理性、有思想的公民。
第三篇: 毛传大学生读后感
是的,在中国,毛主席的形象太过伟大,伟大到很难有人能不带有感情色彩的,从客观角度去评论和书写毛泽东同志,伟大到从歌曲到钱币,从北京天安门到各家各户的挂画中,都有他的影子。所以,我很庆幸自己读到的《毛泽东传》并非国人书写,只有这样,我才能了解到,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功绩有哪些,奉献有哪些,他,又犯过哪些过错。
毛泽东同志出生在湖南韶山的一个小山村中,当时的中国正在走向衰败,十一岁开始,父亲便逼着他干农活,耕地,挑大粪,可同时,毛主席坚持着自己的兴趣—读书。我们都知道毛泽东同志有爱读书的好习惯,他在读书的事迹到今天依旧被传颂,可不知道的是,这个兴趣在毛泽东父亲的眼里,却是“懒惰无用”的,因为对于一个农民来说,田地才是最重要的。生在一个农民家中,不爱土地,对知识却那么的渴望。也正是因为这种渴望,使得他在之后的抗战时期的军事活动中,有了卓越的表现,带领着党和军队走向了正确的方向。后来,毛泽东用自己私下攒下来的钱,离开了家到外面闯荡,他看到了人们的疾苦,有了改变人们生活的想法,他想要唤醒这个沉睡的民族,想要拯救这条沉睡的东方巨龙。
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就开始关心国家兴亡,这是我不禁动容,毛泽东那种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似乎就是我们当代年轻人应该具备的吧!现在很多年轻人把目光更多地放在了金钱和地位上,似乎失去了毛泽东那个时代的青年的那种舍身报国,全身心投入到国家的事业中去的那种精神了,可能人们觉得,乱世才会出英雄吧。可是现在,我们的祖国正是蓬勃发展的时候,正是需要人才去建设的时候,我们没有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机会,可是。国家发展,人民富强的大事,谁又能说这不是又一个战场?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年轻的时候,就注重探索事物的本源,在他接触的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之后,他的这一特质得到了升华和充分地发展。他从不满足于从事物的表面看问题,而是致力于寻找和追溯事物的本源,抓住得物的本质,从中找出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从理论上做出新的概括。而《毛泽东传》中,深刻而又清晰的展示了毛泽东重要理论观点形成和发展的脉络,也从一个重要侧面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我仍记得毛泽东重庆谈判回来后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没错,这世界上那有什么一帆风顺,抗战是这样,解放战争是这样,抗美援朝是这样,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更是这样。永远都会有困难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应该想的不是怎么逃避,怎么躲开,而是怎么克服。抗日战争,我们的战士没有武器,没有军装,是党的信念支撑着大家,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斗志激励着大家。解放战争,人民军队的装备没有国民党军队好,是对毛主席的信任激励着大家,是解放全中国的信念支撑着大家。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缺少粮食,没有棉衣,是保卫祖国的信念支撑着大家,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激励着大家。每一个时期,我们的党和人民都有一个目标,都有着前进的方向,现在,我们正处于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我们的信念依旧是对党的信任,而我们的目标就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就像毛泽东同志说的:“我们要让所有的百姓吃饱穿暖。”而我们现在的目标,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在习近平主席和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让所有人吃好,穿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同时,在这部传记中,并没有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写成一个“救世主”或者一个“完人”,而是把他放到了一个个的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客观的反映了他对历史环境的影响,和社会历史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他也不是一开始就看到了成功,而是顺应时代,审时度势,吸取了全党和群众的智慧,才一步步将党和人民引向了正确的道路上。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不断出现新问题,发生新情况,他也不是一开始就做好了一切准备,而是不断学习党和群众的智慧,才做出了一个个正确的决断,同时书中也对毛泽东同志工作上的缺点和指挥过的败仗一一做了客观的评价和叙述,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真实地认识毛泽东。
“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我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这是毛泽东派儿子毛岸英去抗美援朝的原因,可是毛岸英却牺牲在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这种牺牲对于一个父亲的打击,可想而知,可是他却为了国家和人民,在毛主席眼里,毛岸英的牺牲和其他父母的孩子牺牲是一样的,这种牺牲,又有几个人做到了呢。
毛泽东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反抗和胜利,他的身上集中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精粹。同时,他也不是完美的,他也有过错和失败。但是无论是他的哪一方面,都可以让我们找到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这部传记可以说是一部毛泽东的启示录,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拜读。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