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牛逼的梦想也抵不住傻逼似的坚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小鱼资料库 > 美文 > 经典名言 > 正文

写作佛语禅心文案素材大全,网络推广必备!

来源:网络 编辑:薄荷 时间:2022-12-08

1、 一曲禅音,如清泉般缓缓流入内心。清凉,澄明,宁静。凝神静虑,祛除所有的杂念,让心浸润在音色中,尽享着夜的静谧。精神这一刻是放松的,若有所思而又若无所思,天地变得无限辽阔,在清静无扰中,觉清风徐来,吐浊纳新。

2、 名字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为什么一定要固执己见,耿耿于怀呢?社会对你的承认,不在于这些外在的东西,而在于你自身的实力及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3、 生命的次第从有形到无形,物质永远是第一性,凡人要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身体,形体都不规范、不圆满又何谈神韵。生命的运气好坏皆由有形之身——心、肝、脾、肺、肾来决定,如肝气旺之人必然有谋略和胆识,自然也就具备当官的素质,反之胆都拿掉了,魄力从何而来,官又如何求之。

4、 (五)佛法总持智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杂阿含经》卷十,第247经

5、 佛法不是谈玄说妙,不是卖弄玄机,佛法就是活生生的活法,它是一种生活的艺术。烦恼时的不纠缠,面对矛盾时的圆融,面对困难时的坚强,面对诱惑时的淡然。佛法就是让我们从无处安心到无处不安心,从迷到悟顺利转换,让念头的生灭温与承接。有句禅语说得好,无云生西岭,真佛道家常。

6、 人与人之间相处,难免产生人事上的烦恼;遭遇这些烦恼时必须忍让,千万不要起嗔恨心;除了护心,也要护口,不能口出恶言。

7、 我们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有感恩的心态,要有奉献的精神,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是与周围的所有人、与全世界所有人的存在分不开的。

8、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深一层的含义则是:一天不修行思进,一天就白白浪费。

9、 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

10、  我的随和来自心灵的倔强,我的软弱来自内心的坚强,我的 怯懦来自精神的勇敢。你是风,我无法不是任你吹散的云,你是闪 电,我无法不是任你驱遣的雷声,你是阳光,我无法不是任你消融的 冰。一个人没有对手是寂寞的,有很多对手是痛苦的,有唯一一个自 己愿意臣服的对手是幸福的。

11、 虽然一切显现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但这绝不等同于唯心主义。根据佛教的观点,心的本性是空性,心的自性是光明。唯心主义既不提倡心的本性是空性,也不主张心的自性是光明。我们绝不能将大乘佛法的观点和唯心主义混为一谈。《金刚经》里说得很清楚,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082

12、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凡藏无价珍。——《永嘉证道歌》

13、 老僧把一枝草作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作一枝草用。佛即是烦恼,烦恼即是佛。——《赵州真际禅师语录》

14、 佛是众生界中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中不了事汉,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15、 保持一种美丽的心情,采一柱大漠的孤烟映照黄昏的落日,捉一轮浑圆的清月放飞自由的心灵!

16、 你无法单独存在,你无法单独快乐、幸福。即使你不愿意,你的快乐也会蔓延,滋养另一个生命,即使你不想,你的幸福也会侵润另一个生命,你无法单独。你的痛苦,你无法独占,周遭的生命都会遭殃,你无法独自悲伤、独白难受、独自妒忌、独自担忧,你的周遭都在深受影响。

17、 世间所有无量别,种种善巧奇特事,粗细广大及甚深,靡不修行皆了达。《华严经》卷三十一,十回向品

18、 痛苦和快乐源自人心的不同。人心可大可小,大可容纳万物,小则连自己生命中的起伏都容不下。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自寻烦恼,给自己套上枷锁,搞得自己疲惫不堪,就好像故事中的青年一样,心中的愁苦全是自己所造。我们应该学会解除这些自造的苦痛,给自己减压,从而活得轻松、活得快乐。

19、 【佛心禅语】 生命就像一种回声,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 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你为别人着想的话,别人也会为你着想。

20、 凡所施为,一切功德,行恩于人,不望现报,不望生报,不望后报,是名为舍。《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一

21、 在红尘中禅定。晨起时,泡一壶清茗,点一炉熏香,在窗明几净的桌旁静坐。看一盆文竹淡定心弦,似在遥想某个远方的故知。待到茶凉却,香燃尽,我心绪一如初始,并未参得什么,但我深知,这个过程没有纷扰,不思尘念,就是一种禅定。

22、 若是遭人反对而不动心,即是忍辱。在生活中,天天都会有跟人意见不合的时候,不闹情绪很难。如果就事论事,没有人我的分别,才能做到不动心。

23、 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有部律》周利盘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诵得,即此伽陀也。)

24、 成佛之道分为道谛与灭谛。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道谛。灭谛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成佛之道有两种,方便道与智慧道。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方便道。智慧道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成佛之道有两种,暂时安乐之道与究竟解脱之道。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前者,后者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

25、 譬如伽陀药,能消一切毒,佛法亦如是,灭诸烦恼患。《华严经》卷二十三,兜率宫中偈赞品

26、 做人、做事、做生意,都要时刻怀着一颗大慈悲心。不只是为自己,更是为他人、为社会奉献些什么,这是一种大爱。任何复仇的心在大爱的慈悲照耀下也会平息,迷途的灵魂也会被唤醒。

27、 只有不因别人的看法而违背自己的心意,尊重自己的行为方式,做真正想做的事,才会达到快乐洒脱的人生状态,如燕子一样轻盈自在。

28、 六与文化【慧心禅语】1、学会知而不言,谨记言多必失;2、学会自我解脱,才能自我超越;3、学会静静思考,才能让自己更清醒;4、学会用心看世界,才会看清人的本来面目;5、学会放下,只有放下了才能重新一开始;6、学会感恩,才能在逆境中找求希望。

29、  日行一善,日增一慧,日造一恶,日减一福。诸善当行,诸 恶莫造,心安体泰,福慧双生。

30、 赌书泼茶,倚楼听雨,日子清简如水。禅的时光,总是寂静无声。窗外风云交替,车水马龙,内心安然平与,洁净无物。如此清淡,不是疏离尘世,而是让自己在尘世中修炼得更加质朴。

31、 学佛的关键,首先是通过佛法的智慧认识白己,要明白自己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根器的弟子,然后对症下药,进一步实修,才能有实质性的功效。很多学佛人就像没有经过诊断的情况下自己瞎服药一样,非常危险。自己明明是处于下等根器的人,却自以为上等根器,藐视因果、毁坏戒律,最终误入歧途、一无所成。

32、 生活总爱和我们开玩笑,正所谓“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我们苦苦寻觅时,常常难窥其径,但就在我们悲伤、失望,准备放弃时,它们往往就会接踵而来。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在日常的平凡生活中全力以赴,抓住机缘,超越自己。

33、 试想,当你无人陪伴的时候,有怎样的感受;当你失去财产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当你孤独走在陌生黑暗的路上的时候,又有什么感受。即使亲人、财产以及身体都陪伴着灵魂,心灵仍会浮躁、焦虑、不安,更何况灵魂孤独漂泊的时候。为死亡准备,等于是为灵魂找到美好的归宿,也是为灵魂选择了光明的前途。

34、 乐欲成就无相三昧,当如是思惟:想从何生?为自身耶?自心意耶?若从身生,身如草木瓦石,自性如是,离于造作,无所识知,因业所生,应当等观,同于外事。……复次秘密主,心无自性,离一切想故,当思惟性空。秘密主,心于三时求不可得,以过三世故,如是自性,远离诸相。《大日经》卷六,说无相三昧品

35、 清茶以待静者,淡茶以待明者,浓茶以待强者,好茶以待善者。观茶烟悟其飘渺,因无心而生其道。茶是水写的文化。茶是灵魂入水,水的灵魂入心,心的灵魂入道,茶是水中至善,茶不入禅,皆为俗事,禅不入心,皆为妄语。拈花微笑,一壶挥尘,品至真至净的茶,悟至真至净的心。

36、 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坛经·机缘第七》

37、 【佛学大师经典语录】怎样消解做“人上人”的冲动?佛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大般涅槃经》

38、 人们做事总是习惯于从自己考虑,首先看是否对自己有益。在我们常人眼里,盲人打着灯笼走路就好像“瞎子点灯白费蜡”一样。可是并非如此!虽然他看不见,却能照亮别人,使自己也安全。这样两全其美的事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一个眼盲心不盲的人心胸之旷达让明眼人汗颜。

39、 如果没有出离心、菩提心,无论你修什么禅,哪怕你一丝不苟地依了佛法禅修,感得的还是世间禅的果。

40、 忍诸恭敬、供养、众生及诸瞋恼、淫欲之人,是名生忍。忍其供养、恭敬法,及瞋恼、淫欲法,是为法忍。(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十五

41、 菩萨摩诃萨人一切法平等性故,不于众生而起一念非亲友想。设有众生,于菩萨所,起怨害心,菩萨亦以慈眼视之,终无恚怒。《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42、  一周太长,周末太短。周末太长,一周太短。周一很短,周 末更短。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不同的一周,一万个人有一万个不同的周 末。一周,一年,一生,人生圆不圆满,就看一周圆不圆满!

43、 噶举祖师帝洛巴大师对那诺巴祖师说:“那诺巴,束缚你的不是显现本身,而是你对显现的执著。”每当我遇到各种景象而产生执著时,都会忆念这句窍诀来调伏自己的内心。

44、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融入自然,放松自己,修行 就达到了更高的层次。虽然,生活的本质就是沉重和庸碌的,但这并不妨碍 人们欣赏美好事物,寻找生活的乐趣。

45、 疑佛疑祖,即是不能确信自心是佛。疑生疑死,遂溺于生死流转。众生 难以对自己的命运做主,反而迷信外在之神佛主宰,若以为这就是学佛, 实可痛心。你能与诸佛、祖师心境无别吗?你能在生死流变中做的了主 吗?若不能,且立下志向,如身上着火一般,刹那不敢疏忽。

46、 作为在家佛门弟子,不论你信佛有多虔诚,你都不能脱离社会和人群,不能脱离你所从事的工作,也就是说不能脱离你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47、 一个人的大清净,不是寂静无声、死气沉沉,而是看透繁华后的欢喜。一心清净,即使是冰天雪地、万物沉眠,心里的莲花也能处处开放。

48、 禅还是一种生命的智能、生活的指南、心灵生活的艺术。透过禅的训 练,心的效能就会提升。我们历经心识的不断提升,才有成功的人生、喜悦 的生活,从而找到生命的归宿。心的效能决定个人的思考、情绪和回应能 力。禅即是心的效能训练。日常生活的搬柴运水、喝茶吃饭,无不蕴藏无限 的禅机。

49、 谓空无我所显真如,有无俱非,心言路绝,与一切法非一异等,是法真理,故名法性。(古印度)护法等《成唯识论》卷二

50、 佛长久地望着,那眉目里有分明能看到的悲怜。留下吧,不要再贪恋红尘。留下皈依佛门,诵经听禅。弹指间,一片菩提叶飘落在我的面前。叶上有隐约流动的色彩。我拾取了一份前世的记忆,拿在手里细细的端详着。前世,那人将你的痴心如灰尘般轻轻掸落。

51、 人被私心障蔽,便不能明见事实真相,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片树叶居然能遮蔽泰山,是因为它离眼近。私心、私情、私利离我们最近,若置心眼之前,便障蔽了真相、真理。

52、 如果我们把握了当下的一切,在未来就不会出现完全不可预料的事情。禅者的心态,就是要生活在无忧之中,要有无忧之心。无忧是指我们心里面没有对未来的牵挂,或者说放下了对未来的牵挂。因为,每一个当下就是直指未来,当我们对每一个当下能放下的时候,对未来也就放下了。

53、  在想要做成某件事或确定某个目标之前,要告诫自己一定要坚持到 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管为之付出多少代价、多少努力。所有成 功人士都是那些把某种明确而特定的目标当做他们努力的方向,集中所有 的力量,向它发起进攻,确信自己一定会获胜,并为之坚持不懈的人。

54、 蓦然回首,望断天涯,我心犹怜,总想学人参禅,渴望一曲梵音袭耳,便盘坐佛前,转动一串佛珠悄悄抹去心中那份埋藏已久的执念。

55、 盲目地崇拜权威而不能体会权威的思想,是一件可悲的事。信仰,应当 体现在用行动来实践上,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被 一项刻板的制度卡死,不会变通,太过于执著于形式和教条。

56、 诸佛世尊、大菩萨摩诃萨、辟支佛,于一切法悉得自在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是七种人名第一义僧。诸有在家无法服者,不得具受波罗提木叉戒,不入布萨自恣,而得圣果已,亦名第一义僧。《大方广地藏十轮经》卷五

57、 【要听三种人的话】 要听三种人的话:一是有智慧的人,二是有好德之人,三是有经验的 人。

58、 与一切众生为依、为救、为归、为趣、为炬、为明、为照、为导、为胜导、为普导。于一切众生中为第一、为大、为胜、为最胜,为妙、为极妙,为上、为无上,为无等、为无等等。《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59、 金钱和财富看起来美好,常令人们对其趋之若鹜。不过,金钱也不是万能的,财富也未必总能令人快乐,只有超越其存在,才能享受其带来的价值。佛教大师告诉世人,真正的金钱观是要对金钱等物质上的东西喜于接受,也喜于付出。

60、 苏格拉底还有一句名言:“需求越少的人越接近上帝。”一个人对物质的依赖越小,他的精神和身体越自由,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做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那就离“天堂”比较近了。相反,对物质的依赖度越高,越是难得自由,为了支付吃喝玩乐的费用,不得不做许多自己原本讨厌甚至痛恨的工作。

61、 施为后世粮,要至究竟处,善神常将护,亦复致欢喜。《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善聚品

62、 【佛心禅语】 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心打开,不让任何的外在条件来打扰我们,那么 一切的烦恼与痛苦,也都不存在了。

63、  为别人赚钱时,别人管你;别人为你赚钱时,你管别人。钱这东西,总 是让有些人双输,又让有些人双赢。

64、 生活中不需要过多的欲求,否则它们会牵扯你过多的精力的。在现实社 会中,有许多人执意于财富和成功的追求,事实上财富和成功并不可能让你 的幸福永驻。

65、 如果我们时时能用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间,则会觉得这个世间很可爱、很富有!树上小鸟的轻唱,太阳无私的光明与热能,路旁花朵的芬芳,都会令你感到心旷神怡。

66、 所谓无有变异、无有增益、无作无不作、不住无根本,如是之相,是名法性。又复于一切处通照平等,诸平等中善住平等,不平等中善住平等,于诸平等不平等中妙善平等,如是等相,是名法性。又法性者,无有分别,无有所缘,于一切法,证得决定究竟体相,如是名为诸法实性。《大宝积经》卷五十二,菩萨藏会

67、 每个人的潜能都足以创造奇迹,最大障碍不是别的,而是目标不定、精力分散。只要你将潜能专注于一个目标,奇迹就会在你手中发生。

68、 人人都想追求“美”,但是“美”不是刻意去装扮出来的,真正的“美”要从我们的内心表达出来,而“朴素纯净”即可表达内心的美。——海涛法师

69、 菩萨若在居家,不染着诸欲,所受诸欲,心生厌离,常怀怖畏。……心不贪惜,不以邪命非法自活,宁失身命,不侵于人。何以故?菩萨在家应安乐众生。《小品般若经》卷六

70、 其实,幸福源自内心的简单,简单使人宁静,宁静使人幸福。大凡简单而直爽的人常有幸福的人生。因为简单,才能在纷乱错杂中找到幸福的身影;因为简单,才能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

71、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离别多。千里共禅娟,不怕离别,只怕不想念。但愿,花长好月长圆,你我永不离。

72、 笑不仅能使心灵感到平静,还有其他效果。诱使人发笑的故事里面必须要有出人意料的笑料,绞尽脑汁地制造这种意外性会使人的想法变得丰富起来,并成为产生新东西的原动力。

73、 【佛心禅语】 如果一个人不能忍受恶骂之毒,就称不上是人道的智者。破坏功德 的,没有比嗔恚更严重的。因为嗔恚之害可以破坏各种善法,败坏好的声 名。嗔心猛于烈火,应当经常防护,不让它入侵。

74、 过于铺张或过于吝啬,都容易被金钱所驱使。对于金钱,我们应取之有道,而且,要把它用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要做金钱的奴隶。

75、  拉登死了,恐怖主义未必随之而亡。拉登并非天生就是恐怖 分子,那么他为什么会成长为恐怖分子呢?我在想,如果不改变孕育 恐怖主义的土壤和环境,拉登之后还会有拉登二代、三代……那么如 何才能改变土壤和环境呢?这个问题值得全人类思考。

76、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无德禅师

77、 佛法诸宗修持,必到行起解绝,方有实益。愚谓“起”之一字,义当作“极”,唯其用力之极,故致能所双亡、一心彻露。行若未极,虽能观念,则有能有所,全是凡心用事,全是知见分别,全是知解,何能得其真实利益。《印光法师文钞·复范古农书一》

78、 信心就像太阳,上师三宝的功德犹如雪山,上师三宝的加持就像流水。正如具德上师帕摩竹巴在《大手印五支证道歌》中说:“像雪山一样的上师四身上/如果虔诚心的阳光不照的话/加持的水就不会流出来/所以,请用专注的心去修持此虔诚。”

79、 生命的精彩不在于如何度过美好的日子,而是如何应对艰难的时光。——藏学法师

80、 犹如“伊”字三点,若并则不成“伊”,纵亦不成;如摩醯首罗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点若别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之身亦非涅槃,摩诃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异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为众生故,名人涅槃,如世‘伊”字。南本《涅槃经》卷二,哀叹品

81、 时势造英雄,最高温的火炉才能制造出最纯的黄金,最狂暴的风雨才有最明亮的闪电。——海涛法师

82、 女人要有柳枝般的柔软与坚韧,更有花儿般的芬芳与柔媚,这样的女人男人不爱是不可能的。

83、  守墓人对风尘仆仆前来的旅人说:以墓地为界,左为天国, 右为地狱,去左去右,你自己选。旅人毫不忧虑地往左,刚到天国门 口就被门卫拦下:你作过恶吗?旅人回答:没有!再问:生过恶念 吗?回答依然否定!门卫很客气地告诉他:你走错门了。天国不接收 世间的完人,只接纳那些真心忏悔的人。

84、 学道须是铁汉,两字信条:真干。宁肯碎骨粉身,终不忘失正念。(当代)夏莲居《自警录》

85、  这里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并不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而是 要善于化解外界带给我们的压力与束缚,使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和、坦荡。

86、 金钱能够储蓄,而时间不能储蓄。金钱可以从别人那里借,而时间不能借。人生这个银行里还剩下多少时间也无从知道。因此,时间更重要。

87、 空并不是指一切都没有,而是说人可以努力去促成某事,但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需要放在心里。得失不挂心,才能斩断烦恼的根源。空是指对一切不贪恋,万事都放下,心中无一物,才不会有执著心,没有执念,才不会产生痛苦。

88、 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也是东方智慧之一。我国古人对此多有经典阐述。诸葛亮在给他儿子的信中这样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这是诸葛亮一生的体会。今天读来,还是那么发人深省。

89、 众生因为认识不清,所以常把“无常”误为常、把不乐认为乐,也因心性颠倒而造作许多堕入地狱之恶业。

90、  要让学生对读书发生兴趣,教师先要热爱读书,用自己的身 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而不是通过说教。我认为一所学校爱读 书的老师越多,教育越有希望,好学生必定层出不穷。

91、 男人为阳,女人为阴。所以大多数男人爱温柔贤淑的女人,需要女人的阴柔来与自身的阳性场态相生相合。男人一般不会爱上比自己强势的女人,所以一个强势的男人越有本事,他处的地势越高,可以俯视的女人就越多,因为这世间处于弱势的女人毕竟占多数。

92、 把心胸放开,自然就可断除烦恼。为何人会有烦恼?是因为心胸狭窄,容纳不了不喜欢或是比自己能干的人。

93、 信能渡渊——只要有信心,即使大河也可以设法渡过;反之,即使近在咫尺,也无法到达。

94、 【禅语感悟】 小无名有了宝盒就不想劳动,想过饭来张口、钱来伸手的日子,结果 失去了宝盒。坐享其成是人性的弱点,更是人的劣根性,很多人在取得一 点成就后,不是乘胜追击,更上一层楼,而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直到 将自身的优势消失殆尽,最终失败。

95、 不要在无明烦恼以外再去找菩提涅槃。当下觉悟、当下寂灭无明烦恼,就是菩提涅槃。

96、 很多修行者都认为禅定是迅速成办解脱的捷径道。的确如此,但前提是要懂得何谓禅定。若将止息一切妄念、在无分别状态之中安住,视为唯一禅定之见解,则为大谬。如是修持禅定者,永远不会有解脱的时机,因为这种无分别状态已经远离了菩提心、信心等一切出世间功德。

97、 菩萨利智慧故,一心中一时能具足六波罗蜜。(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八十一

98、 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自己,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宁可舍己,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

99、 现量所得,以智自入,不由他悟。体性如实,净眼现证。《华严经》卷四十,十定品

标签:

小鱼资料库 www.xiaoyuzl.com

Copyright © 2020-2022 XIAOYUZL.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0029262号-2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资源等均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只用于搜集整理。如有侵权,请您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