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牛逼的梦想也抵不住傻逼似的坚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小鱼资料库 > 美文 > 经典名言 > 正文

佛语禅心的句子,精辟入心!

来源:网络 编辑:栗子 时间:2022-12-08

1、 方便教导,令离颠倒妄想执着,安置无相甘露界中。住此界中,不复现起我想乃至使见者想,尔时一切掉动、散乱、戏论、分别不复现行,心多安住寂静淡泊无戏论界。善现当知,是菩萨摩诃萨由此方便,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大般若经》卷五三七

2、 世上的道理都是一生万、万化一,只要抓住一个最本质的东西,以之观察万事,无不相合;观察万千现象,最后看清了,理出头绪了,无非是一个最本质的东西。抓住了吃饭的本质,应用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无不灵验。

 

3、 有人问:“为何要持戒?”师言:“人之所以痛苦、惶恐不安,是因犯错的罪恶感所致。持戒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守正于日常生活中并形成规矩,自可避免犯错。”

4、 以弥陀心中之众生,念众生心中之弥陀,岂众生心中之弥陀,不应弥陀心中之众生耶!《彻悟禅师语录》

5、 夫从爱润泽,思、想为滋蔓,爱欲深无底,老死用是增。《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6、 生死之中,实有乐受,菩萨摩诃萨以苦乐性不相舍离,是故说言一切皆苦。《大般涅槃经》卷十二,圣行品

7、 我们为什么要修心?佛陀在经典中说得很清楚:如果我们的心向善的话,所说的言语、所做的行为都能成为善;如果我们的心向恶的话,所说的言语、所做的行为都会成为恶。我们的所言所行成为善还是恶,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同样,我们获得快乐还是遭遇痛苦,也完全是由自心的善与恶来决定。

8、 随其所行业,如是果报生,作者无所有,诸佛之所说。如机关木人,能出种种声,彼无我非我,业性亦如是。《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9、 【天天禅语】为什么要修观死亡无常呢?对于修行人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对今生今世的贪执,也是过于追求此生此世的名利。只有观修无常才能去掉这个贪执,断除对名利的过分追求。如果不断掉对此生此世的贪执,佛法的知识再丰富,修行的时间再长久,戒律守持得再清净,也谈不上是修行者。

10、 清江水流,一曲云水禅心,云淡风轻,一首离别缠绵,花落流水,泛起层层波,撑舟而下,随流水而去,岸边亭台,一袭白衣,随弦而舞,相逢于红尘,奈何陌路,音随意奏,轻叩心扉,对风而吟。

11、 我们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要诚实地对待自己的心灵,而不要受他人的价 值判断所左右,不管他是佛祖还是普通人。我们不能指望用别人的心灯来照 亮自己,只能借别人的思想做火种,点亮自己的心灯。

12、 反之,当你一身正气,阳气冲天时,你的周围聚集的就都是一些祥和之气的贵人!听到的也是喜鹊的欢叫声。所以说当生活中我们撞见鬼时,只说明一个问题:你当下的阳气已经衰弱到极点了,否则,鬼是不敢在你面前出现的。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正因为你有缝了,苍蝇才敢来叮你。

13、  稍有点本事就到处夸耀的人容易遭人耻笑。真正展示教养与才华的自 我表现绝对无可厚非,只有刻意地自我表现才是最愚蠢的。“花要半开,酒 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就是衰败 的开始。

14、 随顺为姊妹,爱乐为善友,安慰则为母,随意为婢使。此四贤良妻,则是夫眷属。(古印度)龙树《劝发诸王要偈》

15、  佛说:“人人应学和敬合群之法,诸贤者亦皆赞叹和敬之善。若能互 相和敬,住于正法,则必得瑜伽之乐,即相应佛法之乐。”

16、 贫中之贫的人,不仅物资、知识贫乏,见识也窄浅;更有既贫且病者,心态孤僻,常觉得自己被人遗弃……我们应设法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引导,才能帮助他们脱离苦难。

17、 【佛心禅语】 与人相处,要彼此容纳、谅解,不固执己见。如果人人能做到这一 点,大家一定能生活得更融洽、愉快,人与人的情感会更加深,每个人也 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事业与生活都更加称心如意。

18、  人世间浪漫多情的歌者有之,情愿被毒箭射伤的情种亦有之。前者让 人羡慕,后者令人扼腕。

19、 许多“聪明人”在见到“便宜”的时候,就忘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只要你坚持正道,骗子就无隙可钻。

20、 犹如火上草愈多,则彼火力愈炽盛。如是菩萨惑愈多,则彼慧火愈增盛。《慧海请问经》

21、 求一切福德,皆应修学智慧方便。《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下于诸寿命中,慧命为最胜。《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

22、 一条小河,奔流的前方只有断崖残壁,然而一泻千里,便成就了瀑布的气势磅礴。

23、 种种恶逆境界,尽情看作真实受益之处。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尽情看作毒药、毒箭。(蒲益大师)

24、 或有人来截手足,不起瞋恚忍力强,如海含容无增减,此名忍度不应弃。《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

25、 快乐在于找到内在的纯粹和自由,心胸空灵,身处欲望之中,心离欲望之外,便能达到不受拘束的境界。荣枯无意,生命本是自然,无心而求才能达到真正的自在之境。

26、 【佛心禅语】 面对当下名利之风渐盛的现实生活,面对物质压迫精神的现状,能够 做到视名利如粪土,视物质为赘物,在简单、朴素中体验心灵的丰盈、充 实,才是将自己始终置身于一种平和、自由的境界中。

27、 欲了世间尘劳,无须逃离世间,证悟一个动静一如,自然于淤泥中生出 莲花。今人难有静中用功的因缘,那就在闹中,时时提撕一句话头,话 头中无烦恼无菩提,好似手提一把金刚王宝剑,仗剑走天涯。

28、  其实,忏悔是一日三省吾身的坚毅,是放下屠刀的睿智,是对过去丑 陋行为的诀别。如果一个人有了忏悔的需要,也正是因为他已然发现美好 而光明的东西。

29、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源,意识产生物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产生意识。大乘佛教的观点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而是超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中观般若的大空性中,心与物是一体的;大法界的智慧中,主观与客观是一体的;究竟了义的境界中,能取与所取是一体的。

30、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禅是思维,亦即定慧,禅之与定,是一非二。

31、 生命中,当独自占有一种幸福与财富时无疑是快乐的,它会让我们生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但却也是虚空的。当我们的幸福与财富无人分享时,人生便会显得了无生趣。分享能让我们在别人的快乐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分享能让我们心灵充实,能让我们体味到前所未有的幸福。

32、 倘能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就不会惹祸伤身。所以做人应该吃点亏,做个大智若愚的人。

33、 人生在世,常会接触复杂的人事;所谓“修行”,就是要借复杂的“人与事”来练心。

34、 每一分钟的我们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所以我们并不能活在已经成为过去的昨天,也无法透支宏大的未知的明日。宇宙每一瞬都在改变,我们只有一瞬,只活在当下。生活从来不在别处,只在眼前明明白白的每一分、每一秒。

35、 具有上品之信心者,会得到i宝之上等的悲悯与加持;具有中品之信心者,会得到i宝之中等的悲悯与加持;具有下品之信心者,会得到i宝之下等的悲悯与加持;根本没有信心之人,得不到i宝之丝毫的悲悯与加持。

36、 应其等心,于一切众生亦等心与语,无有偏党。……于一切众生中下意,亦以下意与语。……于一切众生中应生爱敬心,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姊妹,如儿子,如亲族,如知识,亦以爱敬心与语。《摩诃般若经》卷十八,大如品

37、 我们的思想,就如一只杯子,如果里面已经装满了水,智慧之水就不能 再注到它的里面了。这个杯子中已经装满了的水,就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思维 定势。而要感悟禅的智慧,必须从这种思维定势中走出来,清空归零,打开 自己,这样才能得到最大的收获。

38、 “善少”或“善多”,以自我为中心或以他人为中心,并不是天生如此,也不是命中注定必然如此,只要认识到“善少则愁,善多则喜”的真谛,改变视角,将注意力从自己转向他人,心境也必然随之而变。

39、 涅槃境界中,无地水火风,无日月星光,无暗亦无明。婆罗门牟尼,以智自觉醒,离色离无色,离乐离苦痛。《即兴自说·婆希经》

40、 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在修持上独力承担,自我追找,自我完成,这是禅的最大特色。

41、 这个世界,谁也愿意活在温暖里,朋友也是。一个人,有永远的朋友,未必是充分张扬了优点,一定是懂得适度地把控了缺点。因为,一把刀子拿出来,即便不伤人,寒光闪过,就是一种凛冽。留住人心的,未必是那个遥远的优点。有时候,能掩住缺点,就是最贴心最深沉的懂得。

42、 善意的微笑是禅,热情的帮助是禅,无私的奉献是禅,诚实的劳动是禅,正确的进取是禅,正当的追求是禅……

43、 今日仍流连于苦海之中,明日便无法收获安心之乐。日日不离苦,日日都是苦。与其原地蹉跎,等待着不知何日到来的解脱,不如用行动将自己从痛苦中释放出来,以获得轻松和幸福。

44、 生命的实现与生活的开展,需要宽广的心理生活空间,因此,“放下”和“空”是每个人所必需的生活艺术和智慧。——郑石岩

45、 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间的灾难祸害,大都是由手脚完好,但心灵残缺的人造成的。——证严法师

46、 人类的一举一动、一思一念,都在创造着地球的历史,如果人类还是那样无视地球的存在,无视自然规律不断做出违逆自然的行动,那时世界末日将不再是空穴来风之谈了。

47、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48、 人性本明,为物欲情尘知所昏蔽,故于日用而不自知,故日:性相近,习相远也。——《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49、 释迦牟尼能够成为佛教的创始人,来源于他多年来的苦行,来源于他历经苦难之后的静思总结。苦难不是目的,醒悟才是开始。

50、 譬如良医,识诸众生种种病源,随其所患而为合药,并药所禁,……如来亦尔,善知方便,于一法相,随诸众生,分别演说种种名相,彼诸众生随所说受,受已修习,除断烦恼,如彼病人随良医教,所患得除。《大般涅槃经》卷十三,圣行品

51、 学禅不仅要“明白自己”,更重要的还在于“领悟眼前”,其实,禅就在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当中。“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禅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52、  当你老了、痴了、被整个世界遗忘了,那个对你不离不弃的 人才是最爱你的人,也是最值得你珍惜的人。

53、 婚姻法则:遮遮掩掩过一生,坦坦荡荡过三天。康熙皇帝曾说过一句话:不聋不瞎,不配当家。一个好的婚姻存在于“盲妻子”和“聋丈夫”之间。

54、 不能顿尽者,尘缘之累;不可暂忘者,出世之心。待无累而修行,何如藉修行而脱累。且尘劳逼迫,正可警悟苦空,磨砻性情。(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二

55、 在幽静地处打坐禅修,口诵经咒,身做礼拜,甚至朝拜神山等,仅仅具备这些外在行为,并不算真正的修法。当我们时时关注自己的内心,并将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与自心完全融合时,才是最高的修法。

56、 众生识、初一念识,异木石,生得善,生得恶,恶为无量恶识本,善为无量善识本。初一念、金刚终一念,于中生不可说不可说识,成众生色心,是众生根本。《仁王般若经》卷上

57、 但能上无攀仰,下绝己躬。外不见大地山河,内不立闻见觉知。直下摆脱情识,一念不生,证本地风光,见本来面目。然后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58、 以有为空、无为空破诸法,令无有遗余,是名毕竟空。(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一

59、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只有征服了你自己,你才会征服 一切,走向辉煌。

60、 说什么法?说自然法,一切皆属自然,只要以自然之心,做本分上该做的事,接受自然而至的结果,就能从容恬淡地享受自然的快乐。

61、  佛说,懂宽容得和谐之福报。懂宽容知忍让,和谐地与人相处,别人 会因你的存在而生活得快乐顺心,你也会因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顺风 顺水。

62、 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

63、 【佛心禅语】 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最陌生的也莫过于自己;最亲近的是自己, 最疏远的也是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就是自己!

64、  修行是一个人毕生的功课。修行是一种心性的锻炼,透过观照,去防 非止恶,开发一切善法,达成圆融的精神世界。证严法师说:“心田要多播 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棵杂草。”修行的重心就是不断地 调适自己,修正错误行为,日臻于善。

65、 人,无论是谁,都会有私心,这是人性中的缺陷,但这种缺陷,并不是无药可救的。我们还有理智与爱,理智与爱可以让人摒除私心。每个人的内心都蕴藏着无限宝藏,那就是佛性,若我们能除去心中的自私自利,发挥无私的精神,那么我们就能拥有美满的人生。

66、 习禅,若不能证入与佛同等之境界,不但自身无受益,亦难以担当弘法 利生之责任。明心见性,必须具备坚固不退转之信心,金星不现,决不 可懈怠,否则,归家之日无有期。

67、 成功是一种习惯——不放逸的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放逸的习惯。放逸或不放逸,关键在“苦乐”二字上。有一位作家说得好:怕吃苦的人后半辈子吃苦,不怕吃苦的人前半辈子吃苦。总归要吃苦,不如趁年轻吃得起苦时,把苦吃了。

68、 菩萨行者心怀慈悲,常起利益众生的念头,无论到任何地方,心都无畏惧。因此,若能做到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惹人怨,亦能结好缘。

69、 生:“‘烦恼即菩提’是什么意思?”心:“不二的实性,不是要你懂,而只是要你亲证。你若直截证悟,‘烦恼即菩提’就一目了然。譬如覆舟之水即载舟之水,实无分别。关于烦恼与菩提不二、性与相不二、物与空不二,禅师们表达得很简要生动,不谈虚理,不要人“懂’,只启人真实契悟。”——心光

70、 只有生活在宁静的状态下,才有情趣欣赏世界可爱的一面,才有心情欣赏自己拥有的幸福,才有机会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71、 我们需要依靠智慧认清方向,依靠勇气终止蠢行。早一日调转方向,就能早一日踏上新的起点,看到新的风景。不要因为在某一条错误的路上走了太久而不忍心改道,也不要担心新的道路会让自己无所适从,每条路上都有追逐梦想的旅人,只要拥有乐观和自信,就能在“半途而废”之后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72、  思想写上蓝天,精神泼向苍茫。千万年时光任我独步,万千 种风骚集于一爱,刹那的绝响,弹指的妙音,横绝太虚,摄入寰宇, 收于胸廓!风一般无形,光一样自在,我从纤毫芥末中裂变,荡向无 穷,灵魂越过一个个星系,不肯在任何一处停歇。我是谁,我是无影 无踪的空无,在梦与现实之间漂移弥漫。

73、 佛曰:“来之不喜,去亦无忧,随缘应之,唯心自在。” 名缰利锁向来都是终生的烦恼所在。人们为钱财和利益忙得 团团转,为荣誉和地位担惊受怕,惶惶终日。只有将一切都 看淡,找回那颗自由的心,才能坦然面对人世百态。

74、  左手太阳,右手月光,我喜 欢亮。爱夜晚的寂静,因为有星星 做伴;恋尘世的皮囊,因为有蜡烛 可以点燃。如果心空是透明的,生 命就不会黑。为什么不告诉自己, 其实,在孤独的人生道上,有一盏 灯相随就已足够。

75、 问:“云何为空?若道有空,还同质碍,若说无空,即何所皈依?”答:“只为未见性,是以说空;若见本性,空亦不有。如此见者,是名皈依。”——《神会语录》

76、 问:“如何是双峰境?”师日:“夜听水流庵后竹,昼看云起面前山。”——《双峰意钦禅师》

77、 【天天禅语】富而不贪是一种布施,尘而不染是一种持戒,痛而不恨是一种忍辱,累而不懈是一种精进,思而不乱是一种禅定,显而不着是一种智慧。

78、 爱要有所克制,毁灭他人、毁灭自己、毁灭生命的爱,并不是通往幸福的爱,而是充满痛苦的爱。在自己感觉幸福的时刻,就要认真享受它,这样才能在情爱适度的状态下平静生活,不起烦恼。

79、 戒律是什么?戒律是堤防。持戒精严,你的六根便可防守得严严实实,不会有漏洞。有戒律,我们的修行才有保证。

80、  年轻人是这个世界的未来,他们都过早地凋谢了,世界还有 未来吗?社会需要为年轻人减压。为了一场“拜金”者的游戏,什么 都让为生存奋斗的年轻人去背负,这不公平。

81、  如果方向正确,坚持就会一步步向成功靠近,即使最终失败 了,你的人生也已经成功。因为坚持,你没有虚度时光;因为坚持, 你留下了生命的印痕;因为坚持,你的灵魂不苍白。坚持需要信心、 耐性、隐忍,坚持使你的心灵变得强大。

82、 禅智人生1、人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2、恨别人,痛苦的是自己。3、不放下得失心,痛苦不会消失。4、烦恼比岁月更易催老。5、妒忌、仇视他人,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6、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常嗔之人,时时地狱。7、顺境淡然,逆境泰然。8、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83、 困境并不是绝境,勇敢面对才有办法可想,逃避也躲不过。人应扩大心 胸,突破自己,不被困境的框架束缚,才会健全茁壮地成长。

84、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古印度)龙树《中论·观四谛品》

85、 哪怕只有1%的可能,只要你经过周密安排把握住了,你赚钱的机会就是100%。

86、 对于悟求真理的人,真理并不遥远,只要用心留意,就可以从世间万物,哪怕是一草一木中悟出。对于出家修行的人,只要留心观察,处处都有禅机。宝积正是从屠夫卖肉、歌郎唱丧这几件俗事中,悟得了禅理。这也证实了这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87、 不见身,不见心,心无所念,是名菩萨真实精进。(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十七

88、 结跏趺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修行于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若修于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89、 (三)得正知见,学一切法知真为真,见伪知伪,是为正计,必得真利。《法句经》卷上,双要品

90、 对人有疑心,就无法爱人;对人有疑念,就无法原谅人;对人有疑惑,就无法相信人。

91、 非来变为是,恶来即成善,任何是非皆善解之,则无是非。听到任何是非,要视为修行之增上缘,万万不可堆积在心中长无明草。

92、 返本还源便到家,亦无玄妙可称夸;湛然一片真如性,迷失皆因一念差。——浮峰普恩

93、 【读书】 人的一生如果有书可读,又有时间读书,又有资财读书,又能使自己 从中受到教益,又不被书中的文字所局限,就是会读书的聪明人。

94、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大可不必太在意人生历程的潮涨潮落。只要悟透了其中的禅机,便会豁然开朗。生命也有保质期,想做的事该趁早去做,如果你只是把你的心愿慎重地供奉在心里,却未曾去履行。

95、 生活在凡尘俗世,难免与人磕磕碰碰,难免遭到误会猜疑。你的一念之差、你的一时之言,也许会被别人加以放大和责难;你的认真、你的真诚,也许会被别人误解和中伤。如果非得以牙还牙,拼个你死我活,如果非得为自己辩驳澄清,就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那还不如拔除愤怒的毒根,做一个轻松之人。

96、 【天天禅语】时间用过以后有成果,即“够用”;用很多时间却无所得,即“不够用”。

97、 提起需要承担责任的勇气,放下也需要斩断妄念的魄力,提起、放下也是有所选择的。

98、 于念念中,身语意业皆无空过,悉以回向一切智门。《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99、 名因于相生,相从因缘起,以诸形相故,而起于分别。分别从二因:外相、心习气。第七末那识,应知亦复然。《大乘密严经》卷上,生身品

标签:

小鱼资料库 www.xiaoyuzl.com

Copyright © 2020-2022 XIAOYUZL.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0029262号-2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资源等均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只用于搜集整理。如有侵权,请您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