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超赞的歇后语的句子
1、 【百口传说一句话,芝麻粒儿磨盘大】(谚)一句话经由众口传说,就会把原本是芝麻般的小事,说成磨盘一样大。指话越传越走样,以至于完全失实。
2、 【当祖宗供起来奉为至尊】祖宗,也说:祖宗牌位。张洁 《沉重的翅膀》:“把大庆那六条当祖宗供起来,然后按这六 条验收,那么我的厂子生产上不去,工人没饭吃,你大庆包 不包?”
3、 金钱豹的花——斑斑点点
4、 【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言行超出职权范围。拿,也说:追, 咬,捉。成语:越俎代庖。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这才是 狗咬耗子多管闲事!我们拷问坏人,与你何干?”
5、 田埂上修猪厩——肥水不流外人田
6、 姑姑刚把表弟上大学的钱凑齐,表弟却因贪玩儿摔断了胳膊,姑夫心慌的老毛病急得也犯了。姑姑无奈地说:“真是十个坛子九个盖儿,怎么盖也盖不住啊!”(内蒙古·集宁)
7、 天快黑了,王伯还想再拉一车粪。王大妈说:“东山日头一大堆,有多少鸭子赶不到河里去啊?还是明天再拉吧!”(河南·郏县)
8、 【死水不藏龙】释义:蛟龙不在死水里藏身。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不愿在安闲舒适中生活。例句:梁山缘观禅师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日:“识得不为冤。”日:“识得后如何?”师日:“贬向无生国里。”日:“莫是他安身立命处也无?”师日:“死水不藏龙。”
9、 下午一放学,我就去玩,到晚上才想起作业。刚准备学习,被妈妈看见了,她说:“你难道不知道‘小鸡上窝,越学越惰’吗?”(江苏·新沂)
10、 麻雀走路——蹦三跳
11、 泥人儿掉在河里——没人模样
12、 出门戴口罩——嘴上一套
13、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惯)1指悬挂在半空中。2形容事情没有着落。3形容没有靠山或根基。4指哪儿也靠不着。 也作上不着天,下不依地。 上不巴天,下不着地。 上不着天,下不挨地。
14、 侏儒嫁人——你不说我长,我不说你短
15、 【见缝儿就钻】钻,兼指钻营,想方设法占便宜。相关的: 找空子下蛆/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类似的:见缝儿就钻,不 知道背能不能过去。老舍《东西》:“永远劝人多挣钱,永远 教给人见缝子就钻。”
16、 【不知道天高地厚】释义:不了解客现实际情况,对自己估计过高。例句:不过,潘秀娅——这位一会儿便要坐着出租小轿车来的新娘子,绝不是那种不知道天高地厚、贪心不足的人。
17、 【 上不得台盘】谓不够分量,无法重视。清代《红楼梦》: “这老三还是这么毛脚鸡似的。我说你上不得台盘。” 少这盘狗肉也成席指缺少什么也无关紧要,无关大局。 陈登科《风雷》:“你怕啥?少了他这盘狗肉还不成席啊?不 要一泡鸡屎坏了一缸酱!”
18、 王八的屁股——龟腚(规定)
19、 【女人不穿嫁时衣,男儿不吃分时饭】见“好男不吃婚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20、 这一段时间村里人都忙着种麦,我们家的地犁得晚了,爹很着急。我说:“慢慢来嘛,慌什么?”爹说:“常言道: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不敢松。现在霜降已经过了,还敢消停吗?早种一日是麦,晚种一日是草。你小孩子家懂个啥?”(河南·邓州)
21、 【锯倒树儿捉老鹳】(惯)比喻死板教条,不灵活,不知变通。
22、 【种田不离猪,教子不离书】谓各种职业各有不同的特点, 语文图书:“要当知识分子,就必须有阅读的习惯。俗话说, 种田不离猪,教子不离书。干一行有一行的特点。”
23、 【抓不住头发揪耳朵】(惯)比喻胡乱抓人顶罪。
24、 阴沟里的死水——臭不可闻
25、 【 掰不开镊子夹得紧,松不开】多指忙不过来。相关的: 掰不开蒜。浩然《山水情》:“就是眼下的活儿正紧得掰不开 镊子,出去太多的人,社员有意见,我在班子里也不好说 话。”
26、 雪地里的青松——巍然挺立
27、 【倒打一钉耙】(惯)比喻反咬一口。 也作倒打一耙。 倒打一棍。
28、 【提在水缸里】(惯)比喻担惊受怕。
29、 老鹰拉小鸡——捧上天了;一提就走
30、 【对矮人莫说矬(cu。)话】见“当着矮人,别说短话”。
31、 【猫不急不上树,兔不急不咬人】释义:急:急迫,发急。比喻人在紧急的情况下会做出冒险的事来。参见“人急悬梁,狗急跳墙”。例句:他也有点底虚,白斌是个无赖,猫不急不上树,兔不急不咬人。真要是捅火了他,也是不好招架的。
32、 哥哥初中毕业后,整天游手好闲,不肯找工作。奶奶批评他说:“阳春三月不做工,寒冬腊月喝北风!耕田有谷,养猪有肉,你得趁着年轻力壮,多干点活儿。”(广东·龙门)
33、 米仓里的老鼠——尽你享受
34、 我班有些同学纪律差,老师一转向黑板写字,他们就在下面说起话来。一次,老师写完字后面向同学们说:“我们班有些同学,在老师面前是人,在老师背后是鬼。”(广西·扶绥)
35、 【 一窝狐狸不嫌骚】一伙人臭味相投,混在一起。成语:臭 味相投。赵树理《卖烟叶》:“从表面上看来,他们父子们好 像不能共事,其实是一窝狐狸不嫌骚,只要利害一致了,互 相体谅着一点,还是可以合作的。”
36、 【拉牛皮糖】(惯)牛皮糖:一种粘牙而嚼不动的糖。比喻事情很难办。
37、 妈妈吵我时,我在低头偷笑。妈妈说:“你真是死猪不怕热水烫!”(河南·确山)
38、 【听见风,就是雨】释义:比喻做事轻率,盲目。也指轻信。例句:“这号人哪,都是气象大学毕业的,听见风,就是雨,看见闪,就是雷,……”
39、 【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个俗语比喻办事情想得到预期的好处,却不想把事情办砸了,还破费了许多花销或出了其他差错。它源自《三国演义》。这个故事的梗概是:周瑜见刘备占据荆州不还,便劝说孙权假意将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骗刘备到江东做人质以换取荆州。没想到事情被孙权的母亲吴国太识破,她看中刘备是真正的英雄,孙尚香也愿意嫁给刘备,这场骗婚闹剧弄假成真。在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孙尚香与刘备一起返回了荆州。在回荆州的路上.周瑜处处设防,又派兵追赶,阻止刘备与孙尚香的归程。由于孙尚香身带尚方宝剑,加之常胜将军赵子龙护驾,闯过层层险阻。当周瑜追来,他们已进入安全地带。诸葛亮命迎接的将士高呼:“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当即晕厥,是为“三气周瑜”之一。由于《三国演义》的艺术感染力,“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一俗语广泛流传。
40、 【来者不惧,惧者不来】既然来了,就不会有什么顾虑,来的 人不是好对付的。或说:怕者不来,来者不怕。王统照《山 雨》:“做好事,顾不得这些了,怕者不来,来者不怕!” 流血不流泪/革命流血不流泪从事革命工作,要坚强不 屈。《解放区短篇小说选》:“革命流血不流泪,你不能光 哭!”
41、 高山上的笋子一嘴尖皮厚腹中空
42、 【枣核儿两头尖】比例为中间大两头小。老舍《骆驼祥 子》:“穷人的命他似乎看明白了,是枣核儿两头尖:幼小的 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只有中间的 一段,年轻力壮,不怕饥饱劳碌,还能像个人儿似的。”
43、 贾宝玉出家——看破红尘
44、 【闺女是娘的连心肉】(谚)指女儿是母亲最贴心的人。
45、 妈妈掀开笼盖,我看到白生生暄腾腾的热馒头,伸手就拿,谁知还没拿起就烫得缩回了手。妈妈笑着说:“你真是烧虾等不到红啊!”(江苏·泰兴)
46、 春节期间,爸爸妈妈再三叮嘱我不要乱吃东西,防止闹肚子。爸爸说:“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浙江·嘉兴)
47、 【笔头无力嘴头硬】释义:硬:比喻徒有其表,而实质上无能力。指讲起话来夸夸其谈,办起事来优柔寡断。例句:他说起来头头是道,好像做任何事都胸有成竹,实际上呢,他什么也做不到好处,真是笔头无力嘴头硬!
48、 【抓两头带中间】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带动中间。也指先 做最大的、最小的,再做一般的。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 “抓两头带中间,已经抓了两个大鬼,再抓出两个小鬼来。”
49、 竹林里的笋子——嘴尖皮厚腹中空
50、 【狗脑袋上摆不了大席面】释义:比喻小人物办不了大事。例句:他指着鼻子骂歪嘴子是“狗脑袋上摆不了大席面,误了太君的军机,应该军法从事。”
51、 特快列车过隧道——长驱直入
52、 【墙倒众人推,鼓破乱人捶】欺辱倒霉的人。马烽西戎《吕 梁英雄传》:“人常说:墙倒众人推,鼓破乱人捶。人都欺软 怕硬!别哭啦,以后给他们硬些!”
53、 【脸朝黄土背朝天】(惯)形容农民辛勤种地的情景。 也作面朝黄土背朝天。 脊梁朝天脸朝土。
54、 【 南瓜老来甜】指成熟的时候,情况最好。古华《浮屠岭》: “反正他两个的事在浮屠岭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都说南瓜老 来甜,葛根老来粉,男女老来亲。”
55、 【节令不饶人】(谚)节令:我国一年二十四个节气的气候和物候。 饶:宽容。节令是农业生产的规律性的依据,谁违背它谁就会受到惩罚。指农业生产必须严格遵从节令的规定。
56、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谚)耕耘:耕田与耘草。在农业生产上,下一分辛苦,就有一分收成。指付出多大的劳动代价,就会有多大的收获。
57、 【一字入公门,千牛不能拔】(谚)公门:衙门。指诉讼状一经递入衙门,一字也不能更改。告诫人们写诉讼状应特别谨慎。
58、 爸爸穿上一套西装,我和姐姐都说潇洒。妈妈打趣地说:“今天,你爸爸是老山羊打喷嚏——洋(羊)气冲天。”(河南·西华)
59、 【天下事难尽如人意】事情往往不顺利,不圆满,或希望难 以实现。成语:事与愿违。茅盾《子夜》:“他现在看明白了: 家乡的匪祸不但使他损失了五六万,还压住了他的两个五 六万,不能抽到手头来应用。他稍稍感到天下事不能尽如 人意了。”
60、 【君子不跟牛致气】释义:品格高尚的人不同莽撞粗野的人斗气。致气:又作“治气”。例句:“算了算了!君子不跟牛致气!”常景春白了辛凤鸣一眼,忙掏出一包撕破口的大鸡牌香烟,只抽出一支来,送到贾正手里。
61、 包米面做元宵——捏不到一块儿
62、 【看不见自己的后脑勺】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后脑勺,也 说:后颈窝、脖子后面的灰。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后 脑勺上长疮,自己看不见以为别人也看不见,那才笑话咧。”
63、 头上长秃疮——顶坏;坏到顶了
64、 玻璃缸里的金鱼——掀不起大浪
65、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众人都有相同的认识。老舍《四世 同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不能怪你!你有个好心 肠!”
66、 【牛套马,累死俩】(谚)农家驾车或拉犁,要是把牛和马套在一起,马快牛慢,劲儿使不到一起,双方都受罪。比喻条件不同,却强行搭配,则双方都有损无益。
67、 太阳底下点蜡烛——浪费
68、 蝎子敲门——毒到家了
69、 出洞老鼠见了猫——缩回去
70、 【刀子嘴,豆腐心】(惯)比喻人说话厉害,心地却很善良。
71、 【东坡肉】“东坡肉”是杭州名菜,它是由猪肉炖制而成,一般是一块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人口肥而不腻,带有酒香,十分美味,流行于江浙一带。制作方法是:将五花肉切成大块,用葱姜垫底,加上酒、糖、酱油,用水在文火上慢焖即可。“东坡肉”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这道名菜叫“东坡肉”,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苏东坡,果真是他发明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源自两地。一说起源于杭州。相传他在杭州刺史任上完成疏通西湖、修筑苏堤这两个利国利民工程后,老百姓欢天喜地,奔走相告,一致认为苏东坡为地方办了一件大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老百姓不约而同地给他送去猪肉,表达拥戴和感激之情。苏东坡十分感动,再三推辞,但百姓的感情难却,于是收下了猪肉。但如何处理这么多的猪肉?他决定与百姓有福共享,于是就让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采用他拿手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疏浚西湖民工的名册分送到每户每家。他的家人在烧制猪肉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大饱口福,盛赞送来的肉烧制别致,可口好吃。众人称赞之下,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上门向苏东坡学烧“东坡肉”。后来演变成农历除夕夜,民间家家户户都制作东坡肉,用来表示对他的怀念之情。另一说起源于黄州。相传“东坡肉”系苏轼这个潇洒的美食家被贬黄州时,在贫困的生活中不忘创造享受美食的机会,仿照前人并改良红烧肉的做法,将猪肉加酒做成红烧肉小火慢煨而成。有《猪肉颂》为证:“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此菜在黄州发起,后传至南宋首都杭州,发扬光大,遂成杭州名菜。
72、 【杀鸡给猴看】“杀鸡给猴看”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俗语,用来比喻惩罚一个人恐吓和警醒其他人。它源自一种说法,据说猴子怕见血,因此驯猴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使猴子驯服。也有说法称鸡是阳气很重的动物,所以鸡血对于猴子的震慑作用最强。这种说法归根到底恐怕还是猴子很有灵性,看到杀鸡就能反省自己的行为。驯猴人把猴子带到家,家畜之中杀鸡最为合算,杀匹马教驯猴子恐怕划不来。杀鸡给猴看,自然而然。 “杀鸡给猴看”的例子很多,最典型最著名的要算孙武了。明代通俗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载:“伍子胥向吴王阖闾推荐孙武,吴王有些怀疑他的能力,就让他训练150名宫女,并挑选两名宠爱的妃子担任队长。这些女子只觉得操练很有趣,嬉皮笑脸,打闹成性。孙武三令五申不见效果,一怒之下下令将两名队长就地正法。即使吴王出面说情,他也不为所动。之后,其余宫女在震慑之下一举操练成功。”孙武这招也深得“杀鸡骇猴”的精髓,一举成名。
73、 【小时不防,大时跳墙】跳墙,指做贼。原指对儿童要加强 教育,也指开始阶段要防止学坏。李准《李双双》:“揭发了 你,这可是为你好,常言说,小时不防,大时跳墙。”
74、 【中国】中国的英译名是China,有历史学家考证,英文china-词来源于印度梵文“支那”,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统一王朝——秦的音译。秦朝统一六国后,威名远播,周边国家就根据中文发音来称呼这个强大的帝国,并按照印欧语系的拼写方法,将“秦”拼写成chin,chin后来被附加了一个元音,成了“China”。还有,把瓷器翻译为China,则是在China-词产生之后,“这和中国瓷器的兴盛有关。中国素以瓷器扬名世界,八世纪之后瓷器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运输远销世界,中国被誉为“瓷器王国”,但中国China得名与瓷器无关。
75、 【冷水浇头怀抱冰】(惯)形容人的情绪一下子非常低落、失望。
76、 【寡妇回娘家——苦衷难吐】(歇)指有苦说不出。
77、 舅妈抱着她的小孩到我家来玩。我连忙拿一块馍给小表弟,舅妈忙推,说他不饿。正说着,小表弟却伸手接了过去,妈妈笑着说:“这才是娘作假儿,孩儿伸爪儿。”(河南·平顶山)
78、 妈妈是教师,她每天很早就往学校赶,晚上总是天黑了才回家。爸爸心疼地说:“你每天是两头黑洞洞,中间紧绷绷,要注意身体啊!”(江苏·海安)
79、 【徐庶入曹营——一语不发】(歇)徐庶:字元直,东汉末颍川(治今河南禹县)人,先为刘备的谋士,后被曹操骗入曹营,发誓终身不为曹操出谋献计,指一句话也不说。 也指不替人出谋划策。 也作“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80、 爸爸常对我说:“现在正是学习的好时节,你如果不抓紧啊,将来就成了‘秋分不露头,割着喂老牛’的稻草,成不了大材了。”(安徽·庐江)
81、 【朝天辣椒独头蒜,黄毛丫头最难办】(谚)黄毛丫头:未成年的少女。角儿朝天的辣椒和不分瓣的蒜头,味道最辛辣,就好比不太懂事的黄毛丫头一样,最难对付。
82、 黄鼠狼拉骆驼——不识大体
83、 【吃不死的痢疾,饿不死的伤寒】(谚)痢疾:一种腹痛、腹泻的传染病。伤寒:中医指多种发热的病,或由风寒而引起的病。指痢疾病患者不怕多吃,伤寒病患者不怕受饿。 也作“饿不死的伤寒,吃不死的痢”。
84、 疔疮长在喉头上——有痛说不出
85、 【叫花子拨算盘——穷有穷打算】(歇)指经济困难的人有切合自己实际的安排、打算。
86、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野草不肥】见“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
87、 【捉贼见赃,捉奸见双】谓给人定罪,须有证据。明代《古今 小说》:“捉贼见赃,捉奸见双,又无证见,如何断得他罪?”
88、 【一镬头想刨出个金娃娃】释义:比喻一下子就发大财,或取得巨大成绩。例句:不说了,芒种心太高啊,一镬头想刨出个金娃娃!这马占个人不说,还占一笔钱。
89、 火柴头碰磷片——触即发
90、 两棵苦瓜一根藤——苦在一块了
91、 【半个秀才】“半个秀才”指有一定的文化,但属于低层次的。在使用上根据文章语言环境,有时用于褒奖,有时用于嘲讽。如通过参加扫盲班,王大叔也能顶半个秀才了。再如,《孔乙己》里有句嘲讽孔乙己的话:“你怎得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那么科举考试真有“半个秀才”的称谓吗? “半个秀才”源自民间。按清朝科举考试制度,童生方有资格参加秀才考试。先经县考初试,再府考复试;复试通过者,可参加由学政主持的院考;院考选上的称为生员,生员亦即秀才。而那些没有考取秀才的童生,也还是有出路的,经学政择优录为佾生。佾生即朝廷和孔庙中任佾舞的歌生、舞生。这样看来,佾生只是童生到秀才的“一半”。所以民间把佾生俗称为“半个秀才”。
92、 【刀疮药虽好,不割为妙】(谚)刀疮药:治刀伤的速效药。指刀疮药纵然有奇效,总不如不犯伤痛为好。比喻事后补救的办法再得力,也不如不出差错和问题。
93、 吃着黄连唱着歌——以苦为乐
94、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释义:责怪人管事太多。不该管的也要管。“拿”又作“扑”、“咬”、“捉”。例句:女护士勉强地把自行车搬进医院大门,但还是嘟嘟囔囔地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还不知安的哪份心呢!”
95、 【骑驴吃豆包——乐颠了馅】(歇)乐颠:快乐得跌落(馅),转指乐颠颠,形容行走欢乐的样子。形容非常高兴。也指高兴得忘乎所以。 也作“骑毛驴吃豆包——乐颠馅”。
96、 树木不剪不成材,文章不改不精练,反复修改是提高作文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爸爸的说法是“米淘三遍沙砾少,文改数遍质量高”。(广西·南宁)
97、 【观棋不语真君子】(谚)指从旁看人下棋,能做到只看不发言的,那才算真正有涵养的君子。 也作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 观棋不言真君子,看着多言是小人。 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不悔大丈夫。
98、 我上学、做事,老是磨磨蹭蹭的。妈妈批评我:“你什么时候才能改掉这慢性子?厨房都失火了,还要在里边喝三碗热粥。”(广西·恭城)
99、 要练功,不放松;要练武,不怕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