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资料库

小鱼资料库 > 美文 > 经典名言 >

网络宣传文案佛语禅心,字字深刻!

1、 不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用甜蜜的口舌迷惑他人,以免到头来落得伤身败德,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2、  你活得快不快乐,重要的是你是否欣赏自己,肯定自己。欣赏的角度 不同,所得到的感受也迥然有异,或晴空万里或乌云密布,全在于你个人 的选择!

 

3、 佛经中告诉我们,所有的修行方法以及为修行所做的付出与努力,重点都在于断除烦恼、降伏自心与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发挥内在的潜能——爱心与智慧。这样修行才会有实质性进展,修行才会对成就起到重大作用。无论身处逆缘还是顺缘,只要我们具足正确的见地,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增长修行的助缘。

4、 三宝加持的阳光下成长的我,由于获得恩德善知识的正确引导,坚定地认知心中本来具足爱心的明灯和智慧的光明,再也不怕生命的夜路,也不畏轮回的黑暗。

5、  放低姿态,谦虚做人 谦虚是圣人的本来面目,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傲慢,也不要使你的 谦卑缺乏智慧。

6、  我们谁没有偏激过?偏激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偏激,我们留 下过伤痕,从而懂得什么是痛;因为偏激,我们走进过死胡同,从而 尝到了绝望的滋味,因为偏激,我们失去过很多,从而懂得珍惜拥 有。偏激是人生的青涩状态,没有这种生涩,生命又怎么会成熟昵?

7、 人们往往无法逾越欲望这条鸿沟,甚至会因为过强的欲望而毁灭了自己。人心难满,欲无止境,人们就这样在生活中逐渐迷失了自我,这也正是人性的最大缺憾。

8、 如何以培养美德接济无德之人?对无德之人,要求他们改进,没有什么效用。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德,不知道有德的好处,所以无德。你不如培养自己的美德,做个样子给别人看,那些无德之人一看你这个样子很好,没准由欣赏而羡慕,由羡慕而模仿,也就从无德变成有德了。

9、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相生相克,相互克制并不全是坏事。而夫妻之间的关系很是微妙,相克便是相互抑制,一个男人如能克制女人,让妻子能相夫教子那是美满家庭的必然条件。而如果反过来,丈夫克制不了妻子,让她反而风光过丈夫,在外打拼事业,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那就很可能出现破婚之不幸。

10、 内外身心一切俱舍,犹如虚空无所取着,然后随方应物,能所皆忘,是为大舍。《黄檗传心法要》

11、 一个人要先点亮自己的心光,才能引发别人的心光。人要真诚苦干才能领导别人,而非光靠能干。待人要以宽大的心胸去接纳、包容——发广大心,普爱一切众生,使周遭都笼罩在大爱的氛围中。

12、 是法皆空远离,亦不可取。汝等舍离,是涅槃想,莫随于想,莫随非想,莫以想舍想,莫以想观想,若以想舍想者,则为想所缚。《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13、 佛陀常教导我们:要安分守己,守住清净无为的心,让心时时寂静。心静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过着和乐的日子。

14、 为自己的身家名誉而去拼命的人算不得大勇。不顾自己的身家名誉而去维护真理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当一个人做错事时,最怕的是否认自己做过。做错事并不可耻,只要是人,就会做错事。否认自己的行为,不但是对自己人格的缺失,也是令自己无法进步的障碍。

15、 解开心锁,禅悦心生,法喜为生,慈悲为子。跏趺而思,吉祥而静,随 缘而修,光明而心。

16、 禅宗中有一句格言,“万物唯心造”。也就是说,心外无一物。心外的世界不过是人心折射出的世界,每个人看见的风景无不是虚幻,过眼即逝。人心如果执著世间万物,就会有千种折磨,万般烦恼;人心如果随缘任运,人就会处处自由,时时潇洒。

17、 有人说:“我心好就好,何必修行?”师言:“你的心好有谁知道呢?真正的心好,是要受过一番洗练,练得非常自动、练得没有一丝一毫的考虑,就能伸出援手帮助别人。修行因此就有必要了!”

18、 当一件事情已成定局,无力挽回时,我们不妨随性转心,以歪就歪地偷着乐。有时生活中的美妙也往往都是发生在绝处尽头,而峰回路转!

19、 成佛之道分为道谛与灭谛。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道谛。灭谛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成佛之道有两种,方便道与智慧道。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方便道。智慧道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成佛之道有两种,暂时安乐之道与究竟解脱之道。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前者,后者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

20、 修身,不但能做到不杀生、不偷盗和不邪淫,还要做到爱护生命、布施财物和持守净戒;修口,不但能做到不妄语、不恶口、不挑拨离间和不绮语,还要做到言谈忠实、谈吐文雅、劝人和睦和言必及义;修意,不但能做到不嗔恚、不贪欲和不邪见,还要做到修持慈悲、保持少欲知足和树立正知正见。

21、 调与:万物因水的存在而汇聚融合。譬如石灰石、黏土与铁矿粉是三种不同的事物,因为水的调与而融合为水泥。H1于水的存在,它们三种才有可能按比例调与而成。同样的道理,由于爱心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j社会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才有可能与谐相处、充满与平。

22、 菩萨由身安故,获得心安。由心安故,息诸烦恼,远离一切所有盖障,于所缘境其心安住,如是便人于三摩地。舍利子。若诸菩萨成就此者。是则名为安觉分法。《大宝积经》卷五十三,菩萨藏会

23、 何等名为内身烦恼?有四因缘:一谓眼根摄受色境,二由无始取着习气,三由彼识自性本性,四于色境作意希望,由此四种因缘力故,藏识转变,识波浪生,譬如瀑流相续不断。“四十华严”卷十

24、 佛陀告诉我们,轮回的一切系列过患、无穷无尽的痛苦,皆是从无明开始,因无明引发。正如第j三世大宝法王在《了义大手印》中所说:“从本未有白现迷为境,由无明故执自明为我,由二执故流转于诸有,愿断无明迷乱之根源。”

25、 无论善念还是恶念,正念还是邪念,一切的起心动念皆是缘生缘灭、缘起缘落,这说明心的本性是空性;无论我们在地狱还是在天堂,感受快乐还是遭受痛苦,心中本来就圆满具备慈悲心、菩提心以及大智慧等如来藏佛性的一切功德,这说明心的自性是光明。

26、 【一心一禅】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一切为心造,无心自解脱。佛曰: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笑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27、 我们心中应该要常常保持没有烦恼的状态,也就是头脑里没有忧郁、不满意的事,因为世界上“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既然已经知道,可能会有八九成不如意的事出现,那还有什么不如意的呢?—圣严法师

28、 时光总是稍纵即逝,若不把握现在趁年轻时好好努力,等到年纪老迈时才想学习,往往就时不我予了!

29、 【禅意人生】1、掉进染缸里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染缸里感觉良好。2、所有的痛苦来自选择,所谓幸福就是正确的选择。3、世界上最苦的孤独不是没有知已,而是遗失了自己。4、如果我们无法做大事,那么就怀着大爱做些小事。5、人的烦恼就16个字:放不下,想不开,看不透,忘不了。

30、 众生在修行之时要学会以豁达的心胸待人处事,不以人之犯己而动气,以祥和慈悲的态度面对一切事、一切人,如此,就能够在世事面前如流水一样,可方可圆、顺其自然,过幸福的人生。

31、 生活的禅法,就在于清澈、温与、客观的认识自我,那么人生路上的所有烦恼,何尝不是一种找找目标的线索与应该经过的途径,有许多人害怕孤独,那么心地的狭隘与挑剔,恰恰就活成了一种尴尬的孤独,选择快乐,是一种对命运的自信,更是一种诚实。

32、 看教贵精不贵多。一部中精研妙义,彻骨彻髓,自然旁通众典,势如破竹。欲彻骨彻髓,必须看时即是观心,既日观心,功同参悟。(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二

33、 生活的禅法应该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方式,放开那些我们固执的观念,清楚的认识随缘,走出生活的悲观消极,保持一种人生的镇定与从容,经历苦,不要辜负苦。不必要去挑剔别人,需要一种自我的洞彻与宁静,这就是当下自己的位置。

34、 一颗懂得感恩的心,总是时刻触动自己善良的本性做了好事,真的有好报吗?佛日: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一《金刚经》

35、 在修行的过程中,翻来覆去的拉锯战就是精进与懈怠在战斗,就是道心与偷心在战斗。什么叫偷心呢?苟懒偷安之心就是偷心,一切贪图便宜之心就是偷心。

36、 对于现代人来说,不执著于得失,不拘泥于成败,凡事拿得起放得下,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不浮俗世、适性随缘、清净快乐。

37、 【穷人的10大口头禅】①你讲的我知道。但是我;②我没办法;③这是不可能的;④我个性不是这样;⑤不要给我压力;⑥那是你。我办不到;⑦你放弃我吧;⑧人各有志;⑨我没办法一心二用;⑩这是我的命吧。

38、  懂得舍弃,才能行布施之道 在佛家看来,懂得舍弃,行布施之道,才能修得福报;在现实中的人 看来,懂得舍弃,才能抓住更重要的东西。

39、 佛法必须首先与自己的生命连接,然后再谈对国家、社会的利益。书生、学问人学佛,往往好高骛远,根底不牢,隔靴搔痒,奢谈无益。不知离开生命,一切免谈。此皆未生真实生死心,无常感不切。

40、 你也唯有细碎聆听那些起伏与凋落的禅音,找那沉陷于此时的暗凉倾覆与红尘朝夕,且衬着这烟尘华暖里的钟磬弥弥,以及那沉迷于旧事里,花朵映落于流水的情意。

41、 学问会扼杀人的灵性,使人走上不归路,不论是世间学问,还是佛门学问。只可信仰驾驭学问,不可学问脱离信仰。

42、 沉浮动静皆人生,体悟每种境遇,认真对待每一天的生活,保持着生命的自觉与自省,大干世界之中,佛法充盈其间,禅意无处不在,翠竹黄花皆藏般若,世间一切皆是佛法。

43、 专注于心是做人做事的大原则,博而不专,杂而不精,必会制约人的发展高度。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极其有限的,如果我们想做成一件事情,就必须将自己仅有的时间和精力集中投入这件事情中,只有一心一意,心无旁骛,才能把事情做好,做到完美。

44、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噶举祖师帝洛巴大师对那诺巴祖师说:“那诺巴,束缚你的不是显现本身,而是你对显现的执著。”每当我遇到各种景象而产生执著时,都会忆念这句窍诀来调伏自己的内心。

45、 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

46、 你我相识皆有缘,面带笑容结人缘,布施欢喜种善缘,你对我错相惜 缘,顺我逆我消孽缘,生老病死了尘缘,果报好坏皆因缘,慈悲喜舍修佛 缘。愿我们心中有佛,与佛结缘。

47、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俸成;偶一恣 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48、 人们在面临人生选择时,常常犹豫不决,不知道怎样作出最好的选择,不知道此时是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不知道此时的选择给自己带来的是惊喜还是失望。怎么办呢?只有一个办法:按自己能看到的最好的方式去做,并且相信它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49、 舍心即慷慨的心,举凡财产、名誉、尊严、知识、技能等,都乐于施舍给需要的人,无论顺境、逆境,都不改变一贯的行事作风。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有爱心,都有舍心,但那些有“菩萨心肠”、能做到一切可舍的人,尤为值得敬佩。

50、  带着美的眼光看万物,万物皆美;用善良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有向善 的一面。

51、 【最有禅意的句子】我们的行、住、坐、卧和一举一动,有意识地去生活,是觉醒,无意识地去生活,是迷惑。悟或迷、佛或魔、涅槃或轮同,都是一念之差。006

52、  竹子有多少种形态?这个问题要问万芝老师;竹子有几重魂 魄?这个问题同样要请教万芝老师。万芝老师画竹几十年,结果就将 自己画成了一竿竹。与竹语,知竹音,乐竹之乐。万芝老师是我的小 学启蒙老师之一,有人说他是竹痴,痴得有点不食人间烟火。

53、 只要诚肯、热情地对待每一个人,认真、积极地对待每一件事,你终会有所成就。诚心做一件事并坚持不懈,一定可以获得成功。世界上的一切问题,究其根本,都是人的问题。而人的所作所为,又根源于人的内心。人心向善,其所做之事就是善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54、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永嘉证道歌》

55、 修持的程度不同.自在的程度也就不同,因而解脱的程度也会不同,真正的解脱是一种到达极致的自在,世间一切烦恼,皆由有我而起。若能够体验到菩提达摩话中的“无我”境界,无论忧愁还是喜悦,一切自然会随风消散。

56、 每天都是我生命中的一张白纸,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一篇生动的文章。——证严法师

57、 惭愧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有所不净、有所不善。(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58、 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

59、 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楞严经》卷七

60、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61、  习惯都是养成的,并非与生俱来。习惯的养成都有引导,既 有个人内心的引导,也有社会现实的引导,有什么样的引导,就会有 什么样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改变,必须三思而后选择。与其 养成假丑恶的习惯,不如养成真善美的习惯;与其养成愤怒仇恨的习 惯,不如养成平和友爱的习惯。

62、 在一切善恶境界上不起分别,不等于没有分别。自性分别还是有的,只是不执著。

63、 即心即佛,心佛众生,菩提烦恼,名异体一。汝等当知,自己心灵,体离断常,性非垢净,湛然圆满,凡圣齐同,应用无方,离心意识。——《石头希迁禅师》

64、 一切菩萨有四愿,成熟有情,住持三宝,经大海劫,终不退转。云何为四?一者誓度一切众生,二者誓断一切烦恼,三者誓学一切法门,四者誓证一切佛果。《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七,功德庄严品

65、 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 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66、 大家都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庭。然而,温暖的家庭并不在于财产的富裕、家族的高贵和社会的地位,而在于奉献爱心、相互包容和彼此关怀。

67、 【禅语感悟】 也许在我们眼睛看到的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可它其实是一块无 价的宝玉!就像是古代的“和氏璧”一样。如果人人都知道这些“石头” 的价值,那么世上又会增添多少的纷争,正因为它的贵而不显才可以避免 这些灾难。其实,做人也是这个道理,凡事不可太过张扬。

68、 古人用功,首先是叫你直下承当,然后再讲其他的事。直下承当我就是佛,然后以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看自己是不是佛?不是佛,赶快修!不像佛,赶快修!

69、 布施就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当我们辛勤地工作,把人待好,把事做好,生活过得恬淡喜悦时,我们同时为自己和别人布施,布施使自己和别人在生活层面上得到圆满交会的禅悦。——郑石岩

70、 一个内心清净而俗事又少的人,做事情只求适应自己本性。喝酒时谁也不劝谁多喝,以各尽酒量为乐;下棋只是为了消遣,以不为一棋之争伤和气为胜;吹笛只是为了陶冶性情,不一定要讲求旋律节奏。反之假如有丝毫受到世俗人情礼节的约束,就会落入烦嚣尘世苦海而毫无乐趣了。

71、 生活的禅法,也就是生活的智慧,透过世事的曲折与纷扰,观察与纠正自己那些偏执的判断与知见,自律的心态,自重的心境,在人群中走过,更不可过多的消费,自己的自信,人生的宽与窄,常怀一种谦卑,犹如看见泡沫一样认识自己,这就是智慧的妙用。

72、 不过,花儿似乎更能顺应生命规律,并无前忧后顾,未曾兴奋若狂,也不曾哀叹悲愁。她从容地生长开放,从容地彰显美丽与散发芳香,然后从容地落地成泥。她淡然对风雨,笑颜赴凋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生命的参悟可谓透彻深刻。禅机,其实就在花里。

73、 一个懂得在婚姻里收放自如的女人是睿智的,要知道,男人就像沙,你抓得越紧,他消失得越快;男人就像风筝,你只有放长线,他才能飞得越高,但他无论飞得多高,只要你不时拉一拉手中的线,他还会回到你身边。

74、 若报佛恩,无先弘法。裂邪见网,树正法幢。若欲阐扬,离心非正。心若正,万法皆正;心若邪,万法亦邪。……但能守护自心,即是护持正法,亦是普念十方如来,亦名报恩,亦名满愿。(五代)延寿《观心玄枢》

75、 少林寺,最大的价值不是拳而是禅,是周文王用一块石头找到了天地的中心,观景台,看过那个石头。

76、 四大等不离心大。心色虽异,其性则同。色即心,心即色,无障无碍。(日本)空海《即身成佛义》

77、 一者蕴善巧,二者界善巧,三者处善巧,四者缘起善巧.五者谛善巧,六者三世善巧,七者一切乘善巧,八者一切佛法善巧。是名八法入于智慧。《大宝积经》卷-。-,善德天子会

78、  证严法师开示:“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一滴水滴到水缸中,整缸水 就是我们的。因为你的那滴水已和缸中水结合在一起了,分不出是你的或 不是你的。”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不要轻看自己,自己有 很多地方是值得称道和喝彩的。

79、 秋风飒飒,点红叶于玉阶。秋云飞飞,变白衣于苍汉。秋露垂垂,人物同沽沆瀣。秋月皓皓,山河尽入玻璃。诸人当此之际,切不得作境会,亦不得作心会,亦不得作道会。——《鼓山语录》

80、 问:“在人与人之间,您的心难道没有障碍吗?”师言:“修行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就是因为要脱离人我是非,才需要修行。如果修行还去招惹人我是非,那又何必修行呢?”

81、 一切心与境,寻觅无可得,此无者则是。三世不生灭,其性无改异,是乃为自性,大乐之实相。故一切境相,皆可为法身。(古印度)萨罗诃《笃哈歌》

82、 人生在世,有些东西是无法打折的,比如亲情、友情、爱情等。如果我们试图把它们当作商品来衡量,就会使本来美好的东西变质或者腐烂。

83、 世上的人,永远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怜、可笑、可悲、可厌、可憎、可恨,当一个人表现出可怜、可笑、可悲、可厌、可憎、可恨的行为,一定在经历难以想象的困难;而且,在那些现象的背后,一定有着别样的风景。如果你用智慧去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弥足珍贵的东西,你眼里的世界也会变得可爱多了!

84、  对待将要成年的子女,父母要学会示弱。父母过于强势,容 易让子女产生依赖心理。在他们看来,父母就是一堵墙,再大的风雨 都与自己无关,反正有这堵墙遮挡。父母示弱,有利于培养子女的责 任感,面对人世的风雨,他们在学会自我保护的同时,还会将自己当 成一堵墙,努力地去庇护父母。

85、  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自己每天摄人食物,实际上是在服毒;本来摄 人食物是为了补给生命,实际上却在戕害生命,我们最想掐死的是谁?

86、 要评论人吗?要发表不同意见吗?等一等!先问一问我们的心:是不是心平气和?是不是柔软慈悲?若不是,慎开其口。

87、 只要宁静处世,不为世俗势利所动,身心处于淡泊宁静的良好状态之中,必然有利于健康长寿。对症下药,自能药到病除。

88、 若将“我”仔细分析一下:在未出生之前,我是谁?出生在人间,我又是谁?今天与人计较,又能得到什么?到底哪一天、哪一刻的我,才是实实在在的“我”呢?其实,每一个“我”都是虚幻不实的。

89、  《坛经》上说“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 动”——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才是真正的处世之道。

90、 佛家禅语:修行不仅仅仅要有诚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时刻如是,平时不好讲那么多话,舌尖顶上颚,有口小时咽下,那是甘露水。

91、 人的生命本来微不足道,但是有一样东西却重于泰山,那就是——慧命。它可以不断延续,发挥良能,让后世的人循着这个脚步不断前进。

92、 “沐浴身上的灰尘,不如洗掉心灵的污垢。”心净则万物净,有一颗清净 的心很难,保持一颗清净的心更难。

93、 【古风基地】煮一壶高山流水,倾一曲前尘绝唱;品一道云水禅心,悟一幕花开花落。

94、 不实之法,是从缘生;真实之法,不从缘起;如来法身,体是真实,名为涅槃。《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

95、 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名虽有二,体本不殊。但定而不慧,随即昏沉;慧而不定,随即散乱。——《禅宗直指》

96、 眼不见色尘,意不知诸法。此名最上实,世人不能度。(古印度)龙树《般若灯论》

97、 人生在世要学会轻安,自在。生活中难免有种种的烦恼和障碍,倘若执著于这愁绪和痛苦中,就无法得到解脱。

98、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本分与职责,禅修之人更是不可逃避。若不能恪尽本分而侈言学佛,终是自欺欺人,所谓修行也将会成为竹篮打水,最后将一无所得。

99、 一个人一旦有了切实可行的目标,便会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抱着享受的心态,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精力充沛地昂首向前,任何时刻都不会丧失热忱和创造力。相反,一个人若是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遥远目标努力,那么,他在梦想破灭的同时,就要承受巨大的心理落差和打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