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资料库

小鱼资料库 > 美文 > 经典名言 >

心灵禅语句子保准你一看就喜欢!

1、 佛说:随顺众生内心喜欢的事。人类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像大海中的一滴水,跟整体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假设大家都抱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观念,彼此争斗,彼此伤害,则世界像地狱一样丑陋;假设大家都抱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乐于服务他人,则世界像天堂一样美好。

2、 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尘根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楞严经》卷四

 

3、 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莫将管见谤苍苍。未了吾今为君诀。——永嘉大师

4、 法性能相谓真如,无有所取及能取,无有所诠及能诠,无此差别即真如。《辨法法性论》

5、 我们为什么要修心?佛陀在经典中说得很清楚:如果我们的心向善的话,所说的言语、所做的行为都能成为善;如果我们的心向恶的话,所说的言语、所做的行为都会成为恶。我们的所言所行成为善还是恶,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同样,我们获得快乐还是遭遇痛苦,也完全是由自心的善与恶来决定。

6、 由禅得神足,至上不究竟,不获无为际,还堕五欲中。《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八,马血天子品

7、 当我们受到别人赞美的时候,如果我们谦虚对待的话,我们的福德便会更加增长;当我们受到别人赞美的时候,如果随之生起我慢的话,我们的福德不久就会消失。,

8、 不与父母争,不与兄妹斗,只愿家庭与睦。做人的道德与为人的品格,是从善待自己的家人一开始做起。

9、 世人为其理想,尚能抛头颅、洒热血,况佛子为报佛恩、济累世父母,机会现前何妨稍献精诚呢!

10、 如果你的世界里充满了烦恼,那快乐根本就没有立锥之地。静下心来,放下过多的执着,用心去感受生活,用随缘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将所有的事情都牢牢地抓在手中并不是幸福,对所有的事情都念念不忘也不会快乐,将每分每秒都记得清清楚楚只会让人活得很累。人生可以洒脱一点,简单一点,快乐一点。

11、 智慧大海胜威德,知法自在为法王。世间应供天中天,觉悟自在应归命。《方广大庄严经》序品

12、 有人问:“为何要持戒?”师言:“人之所以痛苦、惶恐不安,是因犯错的罪恶感所致。持戒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守正于日常生活中并形成规矩,自可避免犯错。”

13、  道路曲折坎坷并不是通向目标的最大障碍.一个人的心志才是成败的关键。只要心中的灯火不曾熄灭.即使道路再崎岖难行,那片光明也会引路,令你如愿而归l如果找到了心灵的方向,你可要牢牢守住.怎样都不要放弃。

14、 一辈子看不上别人,换一种说法就是,从来没看清过自己。活到通透,才会把自己看得真切。通透,就是隔着前尘,把后世看到岑渺;就是隔着喧嚣,把自我沉到阒寂。就是按下妄念,心无所执,就是明白什么叫非分和僭越,而从此不越雷池一步。

15、 谓地界、水火空风识界,是谓六界法,我所自知自觉为汝说也。以六界合故,便生母胎,因六界便有六处,因六处便有更乐,因更乐便有觉。比丘,若有觉者,便知苦如真,知苦集、知苦灭、知苦灭道如真。《中阿含经》卷三,《度经》

16、 一个人自身所做的行动、嘴里所说的话语、意识所想的事情,叫做三种 业力,这些业力,是造成宇宙间一切万物的因。这就好像一粒植物的种子一 样,空气、水分、温度、阳光等,是帮助种子萌发生长的天然条件,这叫做 缘。因缘会合,万物就发生了。

17、 无相行者,即是安乐行。一切诸法中,心相寂灭,毕竟不生故,名为无相行也。常在一切深妙禅定,行、住、坐、卧、饮食、语言,一切威仪心常定故,……不依止欲界,不住色、无色,行如是禅定,是菩萨遍行,毕竟无心想,故名无想行。(陈)慧思《法华经安乐行义》

18、 【佛心禅语】 犯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错,不知改正。犯了错误要勇于负责,然 后积极改进,即便是很小的错误,也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19、 想想看,我们所找的所找的人,大抵是跟我们类似的,或者灵魂最相近。最起码,某方面的感觉很相近。我也知道,人生如痴之长,我还会不停地邂逅,但最美的,应该是邂逅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最懂得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雪小禅《邂逅自己》

20、 譬如两木相磨,便有火生,还烧是木;如是迦叶,真实观故,生圣智慧,圣智生已,还烧实观。实智慧生,无智便灭,智与无智二相俱空,无作无取。《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21、 做一个坚强的人,哪怕没有别人的同情,至少让自己的生命活出了一种大度的风范,生活的禅法,就在于在那些痛苦与悲伤中,活出人生的柳暗花明,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崭新。

22、 只要众人一条心,弱者也能成大事;据说蚂蚁结成群,送掉了幼狮的性命。(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23、 人生一场千辛万苦,需要我们的亲力亲为,去包容那些失误,去创造那些简洁,生活的禅法,它是对生命提供的一种力量,也可以理解为善待生活的一种态度,世间一切本来如此,心与境相应,去修正与规范自己曾经的自以为是。

24、 譬如比丘,于四重禁法,若犯一事,非沙门,非释子,是人现身不得四沙门果。《摩诃般若经》卷二十,梦中不证品

25、  灵魂决不可放纵,肉体却可以放逐。欲望是火,这种火若将 灵魂燃成灰烬,那是万万要不得的邪火;若能够使灵魂涅槃,那它就 是熊熊烈焰。这是个度的问题,需用心把握。

26、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想跟好人交朋友,除非自己是一个好人;假设自己没那么好,交往范围就窄了,想跟好人相交,又怎么能够?所以,从小就要学好,在自己变坏之前便远离坏人,跟着好人学好样。

27、 问:“千差路别,如何顿晓?”师日:“足下背骊珠,空怨长天月。”——《五灯会元》

28、  将慢生活过快,将快生活过慢,把握生活的节奏,不取决于 外物,而取决于内心。

29、 倘若我们每个人在面临人生的种种不如意和利益纷争的时候,都能够常 常想到这句“放下便是”,那么我们的生活一定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一定可以减少一些敌人而增加一些朋友,一定可以在行程中拥有更多快乐和 从容的时刻。

30、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有人往高处走的心态,又要有水往低处流的 胸怀。或许把头低下,我们的心,才会低成一口深井,泛出幸福的泉水: 清冽、甘甜、沁人心脾。

31、  语言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在很多的场合,可以看到一些素质不高 .的人说话出口伤人。对方若是老实人,必定被气得掉眼泪,若遇到厉害 人,双方就不可避免地吵架、动手了。

32、 要评论人吗?要发表不同意见吗?等一等!先问一问我们的心:是不是心平气和?是不是柔软慈悲?若不是,慎开其口。

33、 学佛法最根本的课题,即是自我突破,自我突破以后,就突破了一切。如何突破?有个基本的方向,要确认真理是原本如此的。——耕云先生

34、 怎样才能消业、消灾?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欢喜接受所面临的一切,过一分钟即消一分灾。凡事都得靠自己,福要自己造,业要自己了,而非求佛消灾解厄。

35、 强硬有强硬的好处,忍让有忍让的优势,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审时度势,适宜而为。妥协不一定全是软弱,忍让不一定就是无能,和为贵,有时,迁就忍让也是一种智慧。

36、 身在俗世心出离内在不够丰沛,才需要外在的繁华来彰显。如果内心圆满,就能达到心无所住的境界。

37、 稊稗害禾,多欲妨学,耘除众恶,成收必多。《法句经》卷上,教学品学问以勤习为人门。(唐)百丈怀海禅师《示丛林要则》

38、 心常在静处与其让浮躁影响我们正常的思维,不如放开胸怀,静下心来,默享生活原味。

39、 布施是一种奉献,既指一颗虔诚修行的佛心,更要在生活中随时尽己所能帮助困境中的人们。布施不但是给予他人,也是给自己一个体验的机会——只有通过帮助别人才能体验到快乐。

40、 【禅修问答】问:禅师,命运是注定的吗?可以改变吗?答:对于一个普通人,命运可说是注定的;但佛教说命运可以改变;想改变必先改变自己的心态及行为,比如只为自己打算,改考虑别人感受;小心眼,改大气;挑剔,改宽容;嫉妒,改赞美;话多,改话少;急躁,改缓与;不能忍耐,改安忍;常保持微笑。

41、 那些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差的人,他们心灵的空间挤满了太多的负累,从而无法欣赏自己真正的拥有的东西。其实做人不必对自己太苛求,我们又怎么知道别人一定比自己好呢?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令人羡慕的东西,没有一个人能拥有世界的全部,因此只要自己内心充实就行了。

42、 我们从无始以来在此轮回的大苦海中,被贪、嗔、痴三毒所折磨,被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所煎熬,就像一个严重得病的患者一样非常可怜。如果缺乏善知识的引导,也没有闻、思、修佛法,根本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也无法证得心的本来面日——白生智慧。

43、 不禁想起了清觉寺的那位心明禅师,是一位盲人。他悟性很高、感应灵敏,对禅对世间万象有另一种观察与体悟,而他脸上常挂着的祥与微笑,更是令人为之动容。

44、 学禅不仅要“明白自己”,更重要的还在于“领悟眼前”,其实,禅就在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当中。“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禅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45、 每天无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费者;积极付出,才是人生的创造者。什么都没做,就是空过的人生;若能不断付出利益人群,就是大好的人生。

46、 喜欢倚窗静坐,在一曲云水禅心里,静心,清心,养心,安静喧嚣里的自己,打磨岁月留给尘世的沧桑与无奈,将纷杂融入禅音,随风云散尽,待心素如简,待心清若水,烟火流年里,愿时光从容,愿岁月悠然,愿人生花香满径。

47、 人从出生到死亡,不过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在生命的过程中,如果你只想做一个守财奴,那么赚再多的钱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钱财只是暂时聚集在你这里的一堆数字,你死后不知又会成为谁的枷锁。不如拿去帮助别人,换取世间更多的温暖。

48、  我常常扪心自问:你作过恶吗?灵魂替我这样回答:能弃恶 扬善就不晚。我常常检点自己:你虚伪过吗?我的灵魂这样替我解 释:能去伪存真就不晚。我常常告诫自己:你要多行善事。我的灵魂 说,能持之以恒才是真善。人是龌龊和美好并存的,且总是在善恶的 边缘行走,升华还是堕落,责任都在自己。

49、 譬如水中鱼,游泳网者前,便为他所执,岂非自损伤。女若捕鱼人,谄诳犹如网,男子同于鱼,被网亦如是。《大宝积经》卷九十七,优陀延王会

50、 【最有禅意的句子】贪者追逐名利,导致堕入饿鬼;行者少欲知足,生起出离之心,超越三界轮回,获得解脱自在。嗔者害人害己,导致堕入地狱;行者自利利他,圆满菩提之心,普度有情众生,成就色身佛果。痴者取舍颠倒,导致堕入畜牲;行者证得空性,圆满法界智慧,远离一切戏论,成就法身佛果。

51、 生命就是呼吸,不能提前也不能拖后,无论如何尝试,你都无法逃避 人生,只要你活着,不管是在城市或在山林,你都必须面对它。

52、 当你快乐时,那快乐是否令人赞叹,要看你的快乐能否永久;当你富有时,那富有是否令人尊重,要看你的财富源于何处、归于何处;当你自感聪明时,那聪明是否令人敬仰,要看你的聪明用于何处。

53、 菩萨的精神就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一个“难”,一个“能”,难能可贵,不是空口说白话,要在实际行动上落实这种精神。

54、  我将自己的灵魂剥开,让美好的和龌龊的都无所遁形,我希望 这是一个对人世有益的标本,能让灵魂自修者有所借鉴,少走弯路。

55、 常有人问:“人为什么不能自主?为什么如痴人任凭环境摆布、被命运安排呢?”师言:“只有凡夫才会被命运安排,圣人能安排自己的命运。如何安排命运呢?必须用信心、愿力及智慧,坚毅地破除烦恼恶念;如此,业力一转,就能解脱自在。”

56、 幽幽的沉浸在半寐的冥想里,那首《云水禅心》勾动着内心深处细细的轻柔,仿若浸在一种莫名的光年中融入乐曲中去了。

57、 人生,有时候需要沉淀,也需要历练。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也要有足够的阅历去成长,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更睿智,更具有成熟淡然的魅力。

58、 淡泊名利,而只有超越了功名利禄之心,才有成就人生的最高境界,这便是庄子人生世界里的“逍遥游”。

59、 大多数人经常不喜欢面对生活真相。他们宁可用甜言蜜语的美梦和想象,使自己栖息在错谬的安全感里。——《法露缘》杂志

60、 以吾即佛之因心,念吾即心之果佛,因果从来交彻,心佛法尔一如。……能于念念中,齐澄众染,圆显本空,顿契灵源,直趣果海。《彻悟禅师语录》

61、 人有时不必过于执著,一条笔直的路,固然工整美观,但九曲十八弯的羊肠小径,未尝不是一种美丽。无论什么样的路,只要我们用心去走,就是好的。每一段路途,都不会白走,因为里面凝结着我们的心血、努力、信念和价值。

62、 人与人相处,都是以声色互相对待。讲话是声,态度是色,因此与人讲话要轻言细语,态度要微笑宽柔。

63、  俗话说,世上只有第七,没有第一。我的幸福感来自了然这 个道理。没有必要一定比个高低,只要真正努力过,就已足够。决定 结果的因素往往很多,有些并非人的意志所能左右,与其沾沾自喜, 与其耿耿于怀,不如享受努力的过程。

64、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缺憾。法国诗人博纳富瓦说得好:“生活中无完美,也不需要完美。”我们只有在鲜花凋谢的缺憾里才会更加珍视花朵盛开时的温馨美丽,只有在人生苦短的愁绪中才会更加热爱生命,拥抱真情。

65、 没有人能真正使你失去自由,因为别人只能囚禁你的身体,却无法囚禁你的心,除非你自我囚禁。但真正的大自由是身心合一。

66、 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达摩大师血脉论》

67、  无心之过是可以谅解的 面对无心犯错的人,要知道,他正陷在深深的内疚中,这时哪怕只是 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轻轻的安慰,都足以融化他心里的冰雪。

68、 生死相续由内因缘,不待外缘,故唯有识。(古印度)护法等《成唯识论》卷八

69、 人生来平等,但所处的环境未必相同。不管自己处于怎样的起点,我们都应该一如既往地对生活抱以热情的微笑。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即使起点不同、出身不同、家境不同、遭遇不同,也可以抵达同样的顶峰。

70、 所谓“宿命通”,就是洞悉过去,了解现在,预知未来?师言:“想知道过去、未来,其实现在就能一清二楚了。有句话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岂不是明显地告诉我们过去和未来吗?”

71、 如果某个男人主动替你拎包,把你放在道路的里边走,主动力你拉椅子。不要因此而感激涕零,这只能说明他之前有无数个女朋友教过他这一点。而能让他记住的女人,永远是改变他的那个,而不是你。所以,越是细节完美的男人,对女人而言越是挑战。粗糙绝对是一种真实,精细一定经过百般打磨。

72、  总有一些非常奇怪的国人,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不知道珍 惜,结果一点一点地丢掉,丢到现在已经口袋空空;本来不属于自 己的东西,却偏要去学,结果越学越不像,既没有成为别人,又失 去了自我。

73、  根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文化的琼浆 玉液,仿佛一壶陈年的老酒,历久弥香。

74、 荀子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滴水都可以穿石,何况我们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只要人人都能点一盏照亮他人的灯火,这个世界必定是处处光明。

75、  假如孔子生活在今天,最大的可能是做个民间学者或业余作 家、网络写手。作为民间学者,他没有资格上((百家讲堂));作为业 余作家和网络写手,他还得靠各种炒作才能吸引眼球。

76、  不要自卑,也不要太狂妄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 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77、 若不从一念至一念,即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即是涅槃。《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二,解诸法品

78、 将六度的修持融人生活:修持布施不但可以助人,还会愈加慷慨大方。修持持戒不但清净恶业,还会更加关爱生命。修持忍辱不但化敌为友,还会变得笑容可掬。修持精进不但人生成功,还会乐于服务他人。修持禅定不但内心平静,还会懂得活在当下。修持智慧不但做事圆融,还会时刻保持觉悟。

79、 信自心为佛心,却又无心无佛可执,一切法无不是自心之显现,天地与 我为一,圣人不己以万物为己。于此不起信、无有决定志,则古来圣贤 之境界于今时之人将成绝响。莫怕魔王扰,只怕心不空,心若空则含容 世间万有。信此心即佛即空,参禅方到归家处。

80、 【天天禅语】今天是白闭症日,透过电视等媒体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神智自闭的小孩,感到他们非常可怜。不过在佛菩萨的眼里我们凡夫都像得了自闭症的小孩一样,善恶不明,取舍颠倒。现在真的不知道谁更应该被可怜。

81、 提放自如,是经历了大风大浪之后的大彻大悟,是感悟人生的喜乐哀愁之后的身心空灵,也是一种走到蜿蜒小径尽头之后的豁然开朗,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

82、 即心即佛莫妄求,非心非佛休别讨。红炉焰上雪花飞,一点清凉除热恼。——《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83、 世间的觉悟始终是以自我肯定、自我实现为目的,而佛法的觉悟则是强调在彻底的自我否定的基础上来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

84、 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我们的社会上,特别是年轻人 的生活方式大多是推崇享乐型,他们鄙视“忧患”地生活,仅仅希望有安逸 的环境。可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

85、 今生,遇一生缘,守一段情,注定,与文字结缘,与禅心相恋。奈何,落花有意,清风无情。缘初不相识,缘尽不相认,执笔封心思,只为曾有的那段碎碎恋。

86、 【佛心禅语】 平常心并非让我们对事事漠不关心,对诸事不闻不问,而应该将其化 作一种积极向上的助力,犹如拨开云雾看到太阳一般。

87、 世间好乐佛法之人,阿弥陀佛现前,请他称念愿生,他却害怕怀疑,不敢不愿,正如叶公好龙。

88、 承认“金钱就是力量”,不等于信奉金钱万能。实际上,真正成功的人士,都会努力支配金钱,而不会甘心被金钱所左右。

89、 众生皆有佛性,众生平等,既是如此,我们就都无权剥夺、破坏其他众生的生存权利,这也是慈悲的佛教徒首先应该做到的。

90、 学会宽容,便是真的领悟了生命的内涵,便能站到比别人更高的位置,看问题和处理事来也会比别人更加透彻有效。

91、 闲到心闲始是闲,心闲方可话居山。山中剩有闲生活,心不闲时居更难。——恕中无愠

92、 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只是人心的区别。一个只想得到却不想付出的人,得不到;一个愿意付出不求得到的人,却会得到。此生最美的报偿,莫过于帮助后来者打开关闭的门,在漆黑的夜里为他人点亮一盏灯,主动将长柄汤勺里的肉汤喂给对方。

93、 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佛说阿弥陀经》

94、 (一)慈悲假使尽寿命,勤事天下神,象马以祠天,不如行一慈。《法句经》卷上,慈仁品

95、 皈依,是对自己的信仰一生一世的选择,也是成为正式佛教徒的开始,犹如学生入学,必须注册,才能取得学籍一般。皈依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皈依自性三宝,不是皈依某一人,不是拜师父。所以皈依后的佛教徒是属于整个佛教的信徒,不是专属某一个人的徒弟。(当代)星云《佛教丛书·仪制·问题答问》

96、 佛家说,生命苦短。生之短暂,本身便是苦;生老病死,各种各样的无常皆苦。然而,正是因为人们深切地认识到人生的苦短,才学会精进、勤勉,为创造更精彩的人生而努力奋斗。苦不一定是障碍,很多时候,苦是一种催人奋发进取的原动力。

97、 学佛的修养,是要每个人保持平等心,看见任何人都能起欢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98、 道心亦即理性。欲念如果扩张下去,就会埋没理性;理性如能发扬起来,就可以制止欲心。

99、 人往往沉迷于世间物欲和情感,把自己的真心本性蒙蔽了,而寻求所谓的“救世主”来救自己。其实佛就在你身上,你就是佛。众生都是佛祖。每个人都具有佛性,每个人都能自救,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每个人都能成功。

标签: